倪了朱允熥一眼,道:“你確定要把這渠道拱手讓人?”

讓別人監察他,他就會掣肘。

與其畏首畏尾時刻擔心會被別人告狀,那他還是不要點臉吧。

畢竟這年頭臉面可不值錢。

“孫兒還是辛苦一下都領了吧。”

朱允熥嘿嘿一笑,直接應下了老朱。

戶部已對各衛所各年齡段的軍卒有了一大致的統計,各防禦衛所軍卒定在55歲以上,剩下的衛所定在45歲以上。

且均滿足服役年限二十三年的,大概人數在十萬,每人大概需三十兩安家費,其中還需地方衙門補助一些,每人至多十兩。

所有的退役事務必須在三個月以內完成,且讓這十萬人全部安定下來,拖得太久會讓衛所軍心不穩。

所以在三個月內,必須至少得到位三百萬,而戶部目前結餘已經不足三百萬,即便都用在此事上剩下也還不夠。

不管不管怎麼說,反正每人四十兩安家費肯定不能減,減的太少退役軍戶沒法生存不說,還會影響後續軍卒的徵調。

解決辦法只剩兩個。

一是往高壓退役軍卒的年齡,二隻能由富民實業想辦法。

而富明實業的辦法,只能是大量產絲綢茶葉瓷器。

目前這些東西已搶佔了江南世家的市場,要是再往進去投的話那些人很快就會被逼的沒有活路了。

但那些軍卒為大明徵戰了一輩子,就他們那個年紀怕早就一身傷病,早就是時候退役了。

權衡利弊後,朱允熥還是選擇了前者。

那些世家家資豐厚,卻又野心膨脹,對他手裡的那些機器怕早就有所覬覦了。

他即便讓出了利,那些人非但不會買賬,反而會更加得寸進尺的。

想明白這,朱允熥把自己的想法和老朱還有朱標交流了一下,得到了他們的首肯之後立馬就開始展開的行動。

從乾清宮出來後,找方成洋以錦衣衛的渠道把他所定的命令發了出去。

之後,由收到訊息的政相互通氣,把他的這道命令傳於十三省諸衛。

早在這些政派出去之前,便達成了每省至少三人,還需選一個領頭者領導諸衛思想教育。

政實在太過稀缺,軍校這兒儘管家裡大力氣培養,仍然很難達到衛所這麼大的缺口。

要是在可行的情況下,每個百戶就得配備一人,更好一些的話總旗下面就得配一個。

實在達不到這,也只能這樣了。

因這些政他少,負責的衛所又多,三日之後才終於收到把命令傳於各衛所的訊息。

又過了五日,才終擬定了名單。

總共是十萬三千人餘人,將近三百一十萬兩。

拿到具體數目後,朱允熥先去了戶部。

戶部到底能出多少,他總得探探口風。

“鬱尚書。”

朱允熥這麼一喊,鬱新耷拉的臉色更顯愁雲密佈了。

“殿下。”

鬱新哭喪著臉,朝朱允熥見了禮。

對朱允熥,鬱新很有成見。

修發電站戶部出了血,本以為建成之後戶部能見到些收益。

哪知朱允熥不分士庶依次入戶,把電費調成了平民價格,能支撐起發電站本身運營就已經不錯了。

後續的發電站建設還得需朝廷掏錢,讓之前的投入回本那別指望了。

還有全民種植牛痘,民心是朱允熥賺了,卻得由戶部往出拿錢。

他這戶部尚書做的,別提有多憋屈了。

工部修橋補路沒錢,禮部招待使節沒錢,刑部治典修刑沒錢,吏部官員補助沒錢。

他掌著天下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