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謀而後動(第3/6頁)
章節報錯
下。
本來就弱的厲害,沒了大拇指連握刀的能力都沒有了,又談何再去報仇。
沒法報仇,又有何顏面回鄉。
為此,他消沉了很久。
直到後來,遇見韓東。
韓東是北方人,他是因失手打死了人自己私自爬上商船偷偷跑過來的。
剛碰見他的時候,韓東餓的奄奄一息。
是閆午給他灌了米湯,救了韓東一命。
韓東二十幾歲的年紀,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聽聞閆午的遭遇之後,當即決定要幫閆午一塊報仇,
就這樣,兩人一文一武,閆午負責出謀劃策,韓東則直接動手。
凡斬一倭寇,必削其大拇指。
等前段時間朱允熥找到他們,他們在朱允熥跟前隸屬近十年戰績的時候,他們斬殺掉的倭寇正好是二百五十人。
人是不少,但數不太好。
在朱允熥一番苦頭婆心勸說之下,他們已經決定換種不一樣的報仇方式了。
畢竟就他們那種單打獨鬥的方式,再有周密的計劃快十年時間,不過也才斬掉二百餘人而已。
要參加朱允熥的大計,那可得有數百倍之多了。
他們能堅持這麼多年,當然不是冒進之人,非常明白朱允熥所言的正確性。
權衡利弊之後,這才終於答應。
但沒成想,最後一數竟是二百五。
兩人都覺這數不太吉利,非要再斬一人才肯收他們這麼多年的執念。
不顧朱允熥勸告,當天晚上便行動了。
可惜,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最後收尾的一次行動竟碰到了個勁敵,那畜生心恰好長偏了,胸上帶著刀仍還能手拿倭刀大叫著亂砍。
若非朱允熥的人及時出現,閆午和韓東即便不被那畜生殺死,恐也得大喊大叫招來人暴露了身份。
經此一事後,劫後餘生的二人,當即下定決定永遠不再冒動。
他們能堅持這麼多年不被發現,本就不是個冒動之人,或許是看到家鄉人太激動了吧?
朱允熥看他們認識到錯誤,再追究他們的過錯,出錢置辦下這個酒館,又給他們配備了聯絡電報員,命他們拉攏可用之人。
何舉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是因迫不得已原因才跑到倭國的,而何舉則是主動投靠過來的。
據說他中過前元的進士,還沒來得及發揮所長,前元就已經亂了。
前元統治近百年,一直在打壓漢人。
何舉能以漢人身份考中,至少說明治經功底是非常不錯的。
隨後,大明建國。
何舉本以為能憑這,在大明混個一官半職,哪知大明鳥都不鳥他。
各級官府沒一個願見他的,更別說面見當朝天子了。
於是,何舉一怒之下跑到了倭國。
別人說貳臣不可信,何舉二十臣都有了。
左右搖擺,毫不羞恥。
誰有勢馬上投靠,誰失勢馬上背刺。
,!
目前,任足利義滿的幕僚。
前段時間,閆午打聽到這麼一號人物,呈稟朱允熥得到授意後,馬上去找了何舉。
閆午表示,只要按照朝廷的謀劃做些事情,只要事情一經辦成,可以給他請一首功,並冊封他一官半職。
在倭國混的再風生水起,那都上不了檯面,只有做了大明的官,那才算是臉上有光。
閆午多次保證之下,終於說通了何舉。
另一邊,何舉接了韓東送來的信兒後,第一時間先去找了足利義持。
“大內義弘膽敢反叛將軍,實在是不可饒恕,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