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眾人齊齊拱手見禮。

“就送到這兒吧。”

“松江就靠各位了,將來有緣再見。”

朱允熥說的倒還算客氣,但除了顧寶安笑容直達眼底外,戴學謙那些官員笑得一個比一個牽強了。

不管請命還是闖城那都是發生在他們治下的,朱允熥先行回京面聖,就意味著朱允熥掌握了先機,能把所有的過錯往他們身上推了。

就這些人咋想的,朱允熥再清楚不過。

他們和顧家勾連拿了顧家的好處,然後又想和他捆綁在一起,共同應對老朱的怒火。

不管咋說,畢竟在他到了松江後,百姓才從請命變成闖城的,他才算這事的罪魁禍首。

有他在前面擋著,他們頂多算個失職。

哪有那麼好的事?

他不好過,他們也別想好。

拿多少的利,就得受多大的害。

“孤走了。”

朱允熥話沒多說,抬手拉了拉韁繩,帶著護衛趕往碼頭。

一路風平浪靜。

到了京師後,朱允熥先去了富明實業。

把顧寶安全額支付的五十萬兩給了徐行全,同時安排他儘早給顧家發貨。

這些機器一早就在生產了,貨源非常充足,要不是要向外界傳遞奇缺的訊號,即便是現在配發都不難。

安排好這些,朱允熥又去了戶部。

黃觀沒在,只有代尚書夏元吉。

反正夏元吉和黃觀多有交集,朱允熥也沒非得找黃觀,直接託了夏元吉轉告。

立馬在各省建報館。

除刊登朝廷的大政外,還要著重介紹退役軍卒的光輝事蹟,讓百姓認識到今天這種安定和這些軍卒脫不了干係。

,!

把這些軍卒的高大形象樹立起來,不僅能讓他們儘早的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還能讓百姓更容易接受他們的存在。

除此之外,早在船上的時候朱允熥還給於廣勇發了電報。

讓他著重注意顧家,以及各出海口的動靜。

顧家有了機器,產出來的東西多了很有可能會加大走私的。

大明一朝自老朱就開始實行海禁,但民間出海的船隻卻一直沒有斷過。

鄭和七下西洋群臣一致反對,後來為了防止皇帝再有下西洋的心思,有個叫劉大夏的傢伙更是一把火燒了鄭和的航海圖。

根本原因是啥?

不就是怕被朝廷搶了利益。

顧家主要經營絲綢瓷器茶葉,個個都是海外的緊俏貨,要說他沒有海外渠道鬼都不信。

準備好這一切後,朱允熥去了乾清宮。

老朱和朱標都在。

“皇爺爺。”

“父親。”

朱允熥進門後,先拜下見禮。

“咱的大功臣回來了。”

老朱話裡話外都帶著陰陽怪氣,朱允熥還裝沒聽出來。

順著老朱的話茬,應道:“這都是孫兒該做的。”

這話一出,老朱噴火的眼神襲來。

“你還覺你做的挺對?”

朱允熥完全一副滾刀肉的架勢,回道:“皇爺爺以為對那就是對,皇爺爺以為不對那就是不對。”

“孃的。”

“你辦事辦成這樣還挺有理了?”

老朱瞪著朱允熥,恨不得馬上動手。

“孫兒沒說啊。”

“是皇爺爺說孫兒是大功臣,搞得孫兒都不知道是該認錯,還是該請功了。”

朱允熥這話一出,老朱和朱標差點破防。

“這麼說還怪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