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鄭和回來了(第4/6頁)
章節報錯
議!”
頃刻之間,文臣大臣都表了態。
這些人好像從骨子裡就水火不相容的,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能被他們說出兩種不同的意見來。
朱允熥比老朱和朱標都更甚一籌,總能在任何時候把他們搓扁揉圓,想讓他們站在一起達成一致就達成一致,想讓他們吵的不可開交就讓他們吵得的不可開交。
像今天這樣,怕是確認讓士紳加入貿易公司了。
“戶部工部有司準備吧。”
朱標話不多說,很快便同意了。
之後,鄭和便開始奏報成果了。
“臣出發時從大明帶走了十五船貨物,除卻訪問沿途國家所用的五船之外,剩下的十船售賣之後得銀子五百八十萬一千三百兩。”
“返程一邊沿途販賣一邊補充得銀六百萬六十萬五千一百兩。”
“目前船上除各邦交過呈現於陛下的貢品以及非常遙遠國家中的稀奇之物外,剩下還有在大明販賣的三船貨物,剩下還有五船是較近幾個國家的常見貨物,估算可得一百萬餘兩。”
已經走過幾趟了,對於如何能把這些貨物利益最大化,鄭和已經非常有經驗了。
夏元吉聽著鄭和報上的這些眼睛都在放光了,大明現在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有近一千萬兩銀子的充入,能為他減輕不少壓力的。
朱標也不是吝嗇之人,只要這些銀子全都用在實處他也不會剋扣的。
“把兩次販賣得銀子全部放進戶部,剩下那些貨物販賣了銀子就放在內帑吧。”
內帑設立之初是皇帝幹私事方便的。
碰上那些驕奢的皇帝,除了內帑的錢不夠揮霍之外,還會想辦法從國庫撈銀子。
更有甚者,還會加徵苛捐雜稅。
而像老朱和朱標父子這種的,這錢放進內帑不過只是暫存而已。
大明有急需用錢的時候,老朱和朱標都曾開啟過內帑。
而且老朱自設內帑初始,就是為給後世子孫存些銀子,方便他們在關鍵之時救命所用。
既然朱標不會亂花,關鍵之際又還能拿出來,不過就是放在內帑暫存一下,那些文臣又何必非要拒絕惹那個嫌呢。
“臣等遵旨。”
朱標也多說,又道:“戶部和鄭卿一下此次下西洋的具體資金清單,禮部和鄭卿記錄下與大明新建交國家的位置輿圖,五軍都督府和鄭卿交流一下此次用兵的具體方案,”
“把這些東西落於奏章上。儘快給孤送上來。”
戶部收的錢是不少,但鄭和再次出海之時他們還需拿出銀子幫鄭和置辦貨物的,他們要做的是在鄭和出海之前用這筆錢創造出最大的收益來。
而且,涉及錢款往來必須明確造冊。
將來一旦出了問題,是誰做了手腳一查就知道了。
至於禮部要知道和大明建交了多少國家,這些國家的生活習性以及語言都得提前掌握,方便他們將來朝貢等邦交往來時能從容應對。
要不然,若是不知其習性的送出的東西難以表達其意圖,對方所送羞辱之物也得當寶貝的拿著了。
另外,要是不知語言的話,連日常交流都很難辦到的。
而且,跟著鄭和回來的也有些使節,禮部也需要把這些人安排好。
每次鄭和回來之際,都是禮部最忙的時候。
至於五軍都督府嘛,他們的差事就很重要了。
鄭和下西洋並不是所有國家都熱烈歡迎的,有的是因內部文問題紛亂所導致,有的也是因對外來之人的不信任,有的壓根就對這些人心存敵意了。
鄭和順利回來是意味著解決了這些問題,但這並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