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出發(第1/6頁)
章節報錯
朱標具體是怎麼和老朱說的不得而知,反正在朱標找老朱後的一炷香後,老朱渾身不忿的出現在了乾清宮。
隨同一塊過來的,還有文武大臣們。
在路上,這些大臣們便從傳令的小太監們大致聽聞到了些訊息。
面對老朱怒火,誰都不敢多說。
最後,還是藍玉道:“上位,陳天平是胡漢蒼答應迎回去的,我們花了錢費盡辛苦把人送回去,他們又說陳天平不是他們王子了,這不是耍我們玩嗎?”
雖說朱允熥已經承諾,這次讓他領兵出去,但該爭取的時候他也還得做些努力,不能把所有的壓力都拋給朱允熥。
“確實!”
“胡漢蒼所為的確有失信譽。”
接過藍玉的話,文臣開了口。
使團傷亡的不僅僅只有軍卒,也還有他們的文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同藍玉一塊討伐胡漢蒼。
吃虧的次數多了,藍玉也學聰明瞭。
在文官們七嘴八舌全都發洩了對胡漢蒼的不滿之後,這才抓住機會當即道:“上位,胡漢蒼這是對我大明的挑釁,絕對不能這麼輕易算了,必須得立馬出兵打打回去,讓他們知道我大明不是好惹的。”
武將只有出去打仗,那才能累積起戰功。
只有戰功,才能讓他們在朝中有話語權。
藍玉這話剛剛一出,其他武將紛紛附和。
哪怕領兵的不是他們,也可間接提升他們的地位。
“大明立國這麼久,還從未有外邦敢殺傷我軍官這麼多的,要是不能發兵討伐為我大明爭回臉面,其他那些國家未嘗不敢效彷。”
“這次要是不打回去,他們會以為我大明怕了他們的?”
“笑話,我大明豈會怕他彈丸小國!”
武將們你一言我一句的,好像馬上就要出兵了似的。
文臣們眼巴巴的盯著,好不容易找到了個武將們沒接上的空隙,見縫插針的趕緊接了上去。
“陛下,胡漢蒼做的是挺過分的,但實在不宜立馬出兵,鄭和的寶船才剛剛出海,平安的水軍仍在訓練之中,燕王出使倭國還沒回來。”
“用兵的地方多,兵源又有不足,當下並非出兵的合適之際,貿然出兵恐會影響朝廷現在正在做的幾項大政方針的。”
反正那些文臣們反對出兵的理由,無非不過就是朝廷沒錢,百姓需要修養身息,要麼就是天象如何不宜殺戮。
在這文臣把該說的理由都說了後,剩下的人連理由都懶得再編了,紛紛拱手道:“請陛下三思。”
要是放到平常,先是文武之間相互辯駁,那些武將的優勢不在嘴上,光憑嘴上辯駁很快就得被文臣搶佔優勢。
而這個時候,就需要老朱出馬了。
只要是需要文武相爭的事情,往往都是武將更符合於老朱的所需利益。
因而發展到最後,只能是由老朱以強硬手段執行於武將的意見,
而這次就不一樣了,在文臣中可混進了不少那些文臣所以為的細作。
他們和那些文臣的利益不同,會站在朝廷大局的角度上,給出老朱所需求的意見。
果不其然!
在那些文臣齊齊刷刷請老朱三思的時候,那些混在文臣當中職大出生的人,很快便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陛下,這並不盡然。”
“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德只是先於武,並非不用威。”
“我大明兩次派使,已修文德該到加誅的時候了,要是隱匿兵戈不知動武,只會滋生對外的狂妄。”
有了這一論點,職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