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的。”

顧寶安具體咋想不知道,至少表面上是答應了。

“那就請回吧。”

朱允熥也不打算從顧寶安嘴裡再多問些啥有用的東西出來。

顧寶安即便是真的要去檢舉,那也會是偷偷摸摸的,絕不會光明正大的狀告某一人。

畢竟自詡為世家,總得要些臉面的。

之後的一段時間,有桉子在身不敢到官府申領黃冊公憑的,全都再次跑到了海上,開始重操舊業做起了打家劫舍的活兒。

為了保商船平安,大明派了一隊水師共計一千人和沿海幾個國家組成巡邏隊,對透過的商船進行護航。

雖說劫船之事沒有全部杜絕,但已經在大幅度的減少了。

而且因往來商船的增多,大明的稅收不過短短几個月竟快和往常一年的稅收持平了。

對於這,老朱自然開心。

儘管如此,卻也在點撥朱允熥說,這都是表面之類,海上的根本問題還沒有肅清,要朱允熥別懈怠,儘快全部解決之類。

海外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倭寇。

聽朱允熥的意見,老朱作為試水所用,已下了申飭的令旨,派出使節出發去倭國了。

,!

本來朱允熥是打算親自去的,奈何不管是老朱還是朱標誰都不同意。

沒辦法,只能作罷。

值得一提的是,帶團的使節正是方凡。

在酒肆之事後,朱允熥特地找了他。

透過一番交談發現,方凡不僅口齒伶俐,還因家族好幾代人都曾在鴻臚寺為官,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學會多國語言。

歸納起來大概有,英,倭,元等等,反正亂七八糟的得有六七種。

朱允熥努力了大半天,只能勉強用英語和他做了正常交流。

以他一個剛剛過了四級的角度來說,方凡應該不像是在吹牛。

憑藉此,朱允熥決定破格提拔。

求了老朱良久,終把方凡安排進鴻臚寺。

只是才進沒多久,方凡聽聞朝廷要派使節去倭國,毫不猶豫的請了纓。

大明和倭國還沒建交,昔日大明派去倭國的使節可被倭國殺了,後來倭國有人支援胡惟庸謀逆,老朱直接堵死了和倭國的來往。

現在派使節過去不說,而且還是帶著申飭的旨意過去,這絕對是嫌命太長了。

朱允熥透過歷史判斷現在當權的足利義滿有向大明通商往來的意思,但可保證不了足利義滿一定能接了申飭的旨意。

對於方凡的主動請纓,朱允熥私下也曾與之陳明過利害。

方凡是個人才,有更重要的用處。

他若不去的話,朝廷可以旨意遣派。

但方凡心意已決,非要過去不可。

人都有自己想做的選擇,在方凡的一再堅持之下,最終還是掛印動身趕去了倭國。

與此同時,廣東南海人御史譚勝,千戶楊信帶著詔安文牒,官服官印之類去了舊港。

梁道明出去的數十年名聲一直很佳,和朝廷之間並沒有不可調的矛盾,即便是不接受朝廷的詔安,也不會為難同鄉譚勝和楊信。

相對來說,他們兩更安全些。

一日,朱允熥才剛出宮。

於廣勇便找到了他,道:“殿下,方凡回來了。”

一聽這,朱允熥微微驚詫。

見朱允熥還不知道,於廣勇解釋道:“卑下安排在太倉的人說,有條從倭國過來的船靠岸後便騎馬直接進宮了。”

“據船上的人說,方凡的使團就在後面,除此之外倭國還另外派了人來,要先行呈稟朝廷,等朝廷的決議。”

聽罷,朱允熥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