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再次出發(第5/6頁)
章節報錯
玉和朱棣本就不對付,他要說了朱棣的好話,勢必又得引起藍玉的不屑。
而與此同時,那些文官剛從乾清宮出去,便就對誰去交趾一事展開了激烈的談論。
為了搶到名額,從唇槍色戰的嘴皮子功夫甚至發展到了當眾大打出手,最後雙方當事人被老朱打了頓板子才消停。
這樣的情況一連鬧了五日,直到第六日出使準備塵埃落定,最終才由吏部天官翟善送上了最終名單。
有品級的官員是三十九人,恰在朱標所要求的二三十人的標準中。
另外,還有隨行不入流的吏員五十人,以及負責儀仗的侍衛太監五百餘人。
拿到這份名單之後,朱標把五軍都督府舉薦上的一個大將召集了過來。
此人名叫黃中,是個指揮僉事。
,!
資質平平,戰功平平。
因是以護送為主,所以主導之人直接交給了黃中負責。
在黃中臨走的時候,朱標還特意召見了他。
這次出去雖就是準備羊入虎口的,但朱標還是希望儘量把傷亡控制在最小範圍中。
“山高路遠的,千萬不可大意。”
現今的大明有些青黃不接,是沒有太出色的年輕武將,但這次有資格帶隊出去的可很多。
他能被選中,更像是天下掉餡餅。
黃中還沒出去,便報以必勝的信心,彷彿他所帶的五千人能蕩平交趾了似的。
“末將記住了。”
“末將定不辱使命。”
黃中臉上的志得意滿顯而易見,那不是出征之前的意氣風發,更像是凱旋之後洋洋自得。
“那就走吧。”
朱標沉吟了片刻,這才終於擺擺手。
即便再於心不忍,但卻也不得不做。
胡漢蒼種種表現都挑不出毛病,現在實在沒辦法找到出兵的理由。
而是,在沒有出兵理由的前提下就貿然出兵,那些文臣勢必會抵死拒絕的。
要出兵的話,就得武將領。
武將帶兵打上幾場仗,憑藉著這身功勳,回來就能在朝堂上呼風喚雨。
朝堂是文臣的主場,豈能讓武將說了算。
要是可以的話,那些文臣恨不得盼望永遠不用出兵呢。
之後,朱允熥授老朱的命令,直接把陳天平送上了南下的碼頭。
授胡漢蒼之命來出使的使團,隨同陳天平一塊兒返回。
為了彰顯陳天平身份的重要,大明還特地給陳天平置辦了身行頭。
穿著交趾國王常服的陳天平,在本國使團的陪同之下站在船上和朱允熥揮手告別。
稚嫩的面龐,盡力保持著國王的威嚴,但單薄的身形讓他羊裝出來的鎮定變得有些色厲內荏。
朱允熥站在碼頭上,一直等著船隊消失在視線中最後變成了一個黑影。
人出生富貴又如何,在沒有足夠能力支撐這場富貴的前提下,做個普通人或許才是最幸福的吧。
從碼頭上回來後,朱允熥便找了老朱和朱標。
因為大明開了海貿,外邦的商船基本都能進來,所以鄭和手裡的寶鈔在海外諸國中的接納度是很高的。
收了的寶鈔能直接兌換貨物金銀,不僅不會影響使用,還更方便於攜帶流通,這對於做大生意的人來說好處很大。
而且,有的外邦諸國對大明特別崇拜,即便不兌換貨物的情況下,都會把寶鈔換到手裡,只單純為了收藏。
正因為海外諸國對寶鈔的接納度高,本土商賈們也都熱衷於使用寶鈔,這就更帶動了寶鈔的流通。
目前寶鈔已出現了貴乏,鄭和馬上就要出海了,正好可借鄭和的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