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當場罷黜(第4/6頁)
章節報錯
朱又道:“目前大明發展到現在,倒也能夠支撐在這方面做些改變了。”
“咱生於布衣,對這一情況深有感觸,哪怕再是有德耆老士紳,為了自己一己私利都有可能欺鄉民於水聲火熱。”
“相對而言,鄉民守的也是這些耆老士紳的法,又有誰知道朝廷在哪坐皇帝的是誰?”
“既然有望改變,變一變倒挺好。”
老朱這麼說,也算是認可了朱允熥的說法了。
說到最後,老朱這才擺了擺道:“去做吧,有事就去找你爹,別來煩咱了。”
這話說的,好像他是來庇護的。
他這不是怕他擔心,才來和他解釋的嗎?
朱允熥也瞭解老朱,他也只在心中嘀咕一下而已,嘴上還是非常順從地道:“孫兒知道了,那孫兒就走了。”
江寧縣告狀的那三人都還等著呢,朱允熥確實沒有太多的時間待在老朱這兒了。
“滾滾滾!”
老朱不耐煩的擺擺手,朱允熥則話不多說,急匆匆的便消失在了老朱的面前。
從老朱那兒出來,朱允熥帶了二三十個護衛便去了江寧縣。
他是過去解決問題的,人帶的太多了反倒會成為掣肘。
在路上,朱允熥知道這三人分別叫安飛,安佑,安勇。
是沒出五服的同族兄弟。
“你們村的耆老士紳知道你們敲登聞鼓嗎?”
這三人出於對官府的不信任,對朱允熥問道而這問題非常的敏感。
但因平又不是那種玩花花腸子之人,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朱允熥也不點破,進而又解釋道:“要是不知道的話,你們就別和孤一塊進村了,孤自己去就行了。”
“就以那些耆老士紳所幹的事情,又不能他們都砍的,你們終還是要在村中生活的,把他們得罪的太過分於你們沒好處。”
聽罷,他們這才知道誤會朱允熥了。
大部分百姓還都是淳樸善良的,知道誤會了朱允熥之後,臉上所呈現出來的不好意思,較之之前對朱允熥的懷疑還要更甚很多。
“去縣衙和應天府尹後,那裡都有公文發到了耆老那裡,這次”
縣衙和應天府只要儘快平息事態,把公文發到耆老們那裡,是乾脆利索解決事態的最好辦法。
而朱允熥要的是把這個事情長治久安的解決,自然不會一股腦把這事兒捅出去從而提升庶民百姓和耆老士紳之間的矛盾。
聽安飛說明情況後,朱允熥道:“那你們三就別和孤一塊走了,這段時間你們就留在村裡,朝廷隨時會再通傳你們的。”
他們三個作為原告,哪怕不需要他們作證,也得把最後的處置結果告訴他們。
之後,朱允熥又把那些護衛分散出去,他則只帶了陳集林雄和治於實三人進了村。
安飛他們所在的村叫安家集,大部分人基本都姓安。
朱允熥幾人到了地兒後,便沿著田裡的莊稼往裡面走。
問題既然是出在田裡,自然也就需要先從田裡著手了。
水田大部分都是阡陌相連的水稻,旱地裡則是玉米土豆紅薯等物。
不用說,大部分水田是地主富戶的,旱地則屬於普通的小民百姓。
即便是有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水稻麥子那都還屬主糧。
即便是小民百姓,也還需水稻來貼補。
因而,那些種植水稻所需要的水田那些富戶是絕對不會放棄的。
那些長不出水稻的旱田一早屬小民百姓所有,有了能是適應於旱田生長的玉米等高產農作物自然會爭相種植。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農作物的高產有利於這些小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