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終於結束(第3/6頁)
章節報錯
頓了一下,朱允熥這才道:“只是為了造寶船,無論富民實業還是朝廷戶部都耗損實在太大了,很難以造寶船的速度配備起戰船。”
一支強大的水軍沒有數千戰船所不能及,即便有足夠的金銀支撐,全部配備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對朱允熥擺出的實際難題,老朱沒有過多表情,問道:“若要訓練水軍需有人統領,誰誰又能擔當此重任?”
這次,朱棣沒再自告奮勇。
他授封燕王鎮守北平,去了倭國一趟又訓練了半年出海用的水軍,出來的時間已經夠久了,實在不能繼續往下耽擱了。
但沒曾想,朱允熥卻隨之舉薦道:“四叔有訓練過水軍的經驗,不如就交於四叔來統籌吧。”
老朱和朱標不是不相信朱棣,只不過北平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朱棣長時間不回去,恐會造成北平防務的空虛。
在朱允熥舉薦後,老朱和朱標誰都沒說話。
朱允熥已經不是不通俗物的小孩子了,對於由朱棣訓練水軍的弊端,朱允熥不可能知道。
既知道,還要做。
只能說明,這樣做的優勢大於劣勢。
不等老朱多說,朱棣便道:“兒臣訓練水軍是沒問題,兒臣也非常願意做這事兒,只是北平的事務還需兒臣去處理。”
朱高熾是能處理了王府的正常運轉,但對於調兵遣將統籌戰況,朱棣終有些不太放心。
“侄兒和高熾曾有接觸,高熾待人接物寬厚謙和,處理事情有條不紊,四叔的擔心高熾會解決好的。”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朱高熾完全當得起。
靖難的時候,他守著北平。
五徵漠北,他守著家。
朱棣能安心出去打仗,和朱高熾這個幫手脫不了干係。
後來,朱高熾又先後輕易化解朱高煦朱高燧兩兄弟對皇位的覬覦之心。
這傢伙除了不能上馬殺敵,權謀之術可是玩的賊熘。
只要派個能打仗的武將輔左,他絕對能代替朱棣鎮守好北平的。
要是這樣,那最好了。
朱棣瞅著老朱和朱標,也沒著急說話。
他對朱高熾再不看好,總不能直接否決了朱允熥的讚賞。
更何況,以他本心來論,他也的確想要留下來訓練水軍的。
“這個事情稍後再議。”
“老四,你去休息吧。”
知道老朱有話和朱標還有朱允熥說,朱棣很識趣的告退離開。
在朱棣走了後,老朱便道:“說吧,又憋著啥壞?”
讓朱棣留下訓練水軍,朱允熥卻有私心。
“洪武二十四年,皇爺爺遣父親考察西安,以備遷都所用,但因父親突然生病而致擱淺。”
“孫兒以為西安並非遷都之上佳之選,西安遠離運河,江南糧食難以運達,這不利於賦稅的徵收。”
“最好的首選之地應該是北平,北平背靠運河,又有元大都的城防的天然優勢,又有大運河作為依託,且平原面積又遠大於關中。”
,!
“其弊端自然更靠近於邊關,且氣候不說較之於應天府,就是比西安都會差上很多。”
“但,孫兒以為只要大明的軍事實力足夠強大,天子守國門又未嘗不可。”
事實證明,終大明王朝二百餘年,雖多有敵寇於京師叩門,但大明終亡國於內部矛盾,還是沒能逃脫農民起義的詛咒。
當時,為了遷都老朱沒少和朱標商議,但因朱標突然病重才致擱淺。
後來,朱標痊癒。
朱允熥又漸漸嶄露頭角,忙著改進於其他方面的事務,這才把遷都事宜一直擱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