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律明文規定,各大路之上非有品品級的官員不能乘四人以上的大轎,除步軍統領衙門和凡巡城御史之外的其他人。

非有重要軍情災情的急報外,任何人不得縱馬在街頭狂奔,以免出現擾民驚民的情況。

朱允熥因為各式各樣的事情需要經常出宮,但他若用了儀仗就得提前淨道,一來二去會耽誤很多時間。

若不用儀仗了,那就不能再策馬狂奔了。

每次出門都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

所以,這也就是為何他在擴北平的時候,要留出專攻車馬行走之道了。

很多人進城不單單只是為閒逛的,就這麼靠兩條腿走過去,確實也會誤了事。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所定立的

畢竟能擁有車馬的還是很少的一部分,且其中的大部分若非有事情要辦也不會經常出門,需要車馬上街的還是更少的一部分。

基於這種情況之下,只能是車馬讓人了。

但現在的情況不同,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尋常百姓即便是買不起馬,也會用驢牛之類的作為代步工具了。

即便是現在,也有很多人把代步的驢牛寄存於城外,他們自己則選擇徒步進城。

不是他們非欲要狂奔,而是沒專用的行駛道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帶著牛驢會讓他們寸步難行。

比如有的人想進城賣些農產品,那也只能把車放於城外,他們則挑著扁擔進城。

現在的大明不僅人口呈直線式攀升,海外湧進來的客商也在持續增長。

人山人海,肩摩轂接。

這是目前應天府的整體形象。

朱允熥進了城,也只能牽著馬挑人少的小巷,想在那些大道上做到暢通無阻根本不可能。

良久後,到達應天府衙。

把護衛留在外面,朱允熥只帶了陳集一人進去。

此刻,原應天府尹和顧佐都在。

即便是被罷黜,但面對目前這種亂糟糟的局面,這原應天府尹巴不得拍拍屁股早走人。

而顧佐又不介意過早接手。

兩人一拍即合,交接的也算迅速。

衙門裡的那些書吏,也只要把那些賬目案件之類的經由老上司的同意後,然後移交到新上司跟前就行了。

只要老上司不打算藏著掖著,而新上司又不找茬,那移交起來自然也就不難了。

朱允熥過去的時候,原應天府尹和顧佐正就需要移交的事件進行協商。

聽到差役稟報朱允熥來了之後,兩人一塊迎接了出來。

在兩人行禮之後,朱允熥也沒與原應天府尹多說,只招呼了顧佐,問道:“府衙的情況你知悉多少了?”

顧佐既都能找到東宮,說他隨時都能聽候差遣,那就不會再在這個時候後退。

聽到這,顧佐當即道:“還得些時間,但臣自接聖旨之後就算是應天府尹了,臣可隨時聽候殿下吩咐。”

若非顧佐平日就喜歡獨來獨往,既不與同僚打成一片,也沒有私下的任何往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就顧佐的這種行為,都很懷疑他是否是以此諂媚行為急於向朱允熥表現了。

究竟是否是諂媚,朱允熥並不在乎。

只要是能辦了事,就好過原應天府尹那種不僅不敢擔責,還和下面的耆老士紳沆瀣一氣挖朝廷牆角的。

“孤正好有個事情要說,隨孤去你公房吧。”

顧佐還沒正式上任,目前他也只和原應天府尹共用一個公房。

聽了朱允熥的話,顧佐也沒和原應天府尹多說,便帶著朱允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