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重了多少,儘管肩膀被硌的生疼,但朱允熥還是牢牢的抓住了。

被朱允熥推開的失誤的那軍卒在這種情況下早就戰戰兢兢的難以自持了,旁邊的魏良仁以及身後跟著孝陵衛指揮使也早就跑了過來。

坐在肩輿上的老朱,也擔憂地問道:“咋樣了?”

朱允熥也沒扭頭,重新緊了緊肩上的輿杆,回道:“沒事,皇爺爺。”

“繼續走吧!”

雖說究其主要原因是路的問題,但最終與那軍卒經驗不足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早知道會如此,他就不該為了讓孝陵衛指揮使擔責,讓他派人來抬肩輿了。

老朱要因此有個三長兩短,那可就萬死莫辭其究了。

最後,還是朱允熥扛著肩輿,和孝陵衛剩下軍卒把老朱抬上了孝陵。

上了孝陵,朱允熥給馬皇后上了香叩了頭,便把空間留給了老朱。

老朱非要堅持來孝陵,不過就是為了和馬皇后說說話,也就只有在馬皇后跟前,老朱才是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朱棡壯年薨逝,老朱白髮人送黑髮人,別人說得再多,都不如和馬皇后坐坐說說話。

哪怕馬皇后不能給予任何回應,這依然能讓老朱鬱悶的內心得到舒展。

朱允熥把空間留給老朱和馬皇后退出來還沒來得及歇口氣,孝陵衛指揮使便帶著那造成失誤的軍卒過來了。

那軍卒跪在朱允熥跟前一個勁兒的磕頭認錯,他抬的可是老朱,這也就是沒造成太嚴重的後果,尚且還能到朱允熥面前認錯。

要是真把老朱從肩輿上掉下來,他哪還有再見朱允熥認錯的機會,連同九族怕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朱允熥端坐在椅子上,道:“抬皇爺爺上來是不是你們孝陵衛的職責,你們縱使是不願做也不應出此下策吧,皇爺爺年紀大了可經不起你們這樣的折騰了。”

孝陵衛不願擔責從一開始就表現的非常明顯,在聽朱允熥這麼說後,孝陵衛指揮使當即叩拜在地開始認錯。

“卑下絕無此心。”

孝陵衛指揮使行伍出身,平日連和同僚打交道的機會都很少,本就笨嘴笨舌的口舌不甚利索,在這種情況下更是語無倫次的。

馬皇后洪武十五年病逝之後,孝陵衛就已經駐紮也此了,這麼多年一直兢兢業業的,要是因為這事兒整體獲罪,會寒了後來的接任者,最終影響的還是馬皇后,以及將來老朱的安寧。

在孝陵衛指揮使磕頭認錯中,道:“孝陵衛之責可以不追究,但險些摔了皇爺爺肩輿的卻不能不罰,調撥邊疆磨鍊幾年再說吧。”

相較於孝陵衛這種算是養老的地方,邊疆那可就慘太多了。

除了環境惡劣之外,還有可能隨時和外敵交戰。

刀劍無眼,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就一定能活著回來。

不過相較於死亡,去了邊疆還有一線希望。

朱允熥已說了出去歷練上幾年,對於幾年並沒有強硬的規定。

等過上一年半載,朱允熥徹底忘記了這個事情的時候,這軍卒隨時都能調回來的。

“還不快謝謝殿下。”

孝陵衛指揮使拉著手下軍卒,連連磕頭給朱允熥道謝。

“謝殿下。”

“謝殿下。”

旁邊孝陵衛指揮使在軍卒道謝後,主動道:“卑下立馬帶人重新夯實地基,以便保證太上皇在下山的時候萬無一失。”

在孝陵衛指揮使走了後,魏良仁這才走到了朱允熥跟前。

“殿下肩膀無礙吧?”

聽到魏良仁提起,朱允熥這才感受到了肩膀處有陣陣疼痛傳來,試著活動了一下,瞬間感覺更疼了。

朱允熥齜牙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