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想不到他既然都來與他們說這些事情了,那必是已經得到老朱和朱標支援的了。

而且這麼多年過去,老朱也不再一味的排斥商賈了。

既然這樣了還不答應,恐還是因為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緣由吧?

他們參與到海貿當中或許是能賺到錢,但隨著他們家業越來越大,朝廷必然也會制定相應的政策限制於他們的。

倘若他們有誰成了這些人中家資最豐厚,甚至還有可能動搖到朝廷的地位了,為了朱家江山才不管你是誰,以前又有什麼樣的功勞。

指定會槍打出頭鳥,對他們先下手為強。

也不是他非要妄自菲薄,就奉天殿前的那把椅子可不是誰想做都能做的。

朱允熥想明白這些,也就沒有再繼續勸常升了。

常升能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很難得,的確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樣。

他們這些人參與到海貿中不賺錢也就罷了,一旦賺到錢勢必要受朝廷的制衡。

朝廷可以讓他們賺錢,但不會讓他們的錢比朝廷的還多,將來有朝一日以資本去控制朝廷的。

說白了,一旦他們的身家到了一定高度,那他們的處境必將會變得更加的危險。

朱允熥應道:“舅的意思孤明白了,舅既不想參與海貿那就別管這些了。”

“三舅之前說想在軍中謀個差事,孤幫忙注意著,等有了合適的時機就讓三舅過去吧。”

常森比常升的年紀小,當年常茂因追擊納哈出的問題和馮勝互相推諉,被老朱罷了爵幽禁之後,常家的事情是由常升一人擔著的。

在常升看來,他們常家有了現今的爵位那已經打了為人臣子的天花板了。

再往上一步,根本不可能了。

只要他們規規矩矩穩紮穩打,那他們的後代子孫完全可以蒙蔭開國公的爵位與國同休。

至於軍中謀職參與政務之類的,能不參與還是不參與的好。

誰都不能保證他們運氣好到在戰場上永遠不會出現失誤,一旦吃了敗仗那祖輩積攢下來的這些榮譽或許連你腦袋都保不住。

常茂當年是急切了些,但其根源不還是為國出戰嗎?

最後出了事不還是被罷了爵,落了個鬱鬱寡歡的結果嗎?

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在所有開國武將中當屬第一人,他的這一功績可也沒護得了常茂。

想明白了這些的常升,著實是不願再參與到朝廷的政務當中去。

他也不指望朱允熥與他們的那點血緣關係,能夠再有如常茂那樣的事情之後能護著他們常家。

與其寄希望於這種的事情當中,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少參與這些事情呢。

常茂也沒經常森的同意,便拒絕了朱允熥的好意。

“森子他還不夠沉穩,拳腳騎射都還不過關,讓他再沉澱上一段時間再說吧。”

常升都這樣說了,朱允熥也沒法強求。

像常升這種低調內斂沒什麼要求之人,他還真沒有什麼能給予他的。

最後,只能道:“繼祖馬上就十歲了,舅是讓他文還是走武,可以讓他選擇去軍校還是去職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在那裡有教官和先生管著,他學到的東西也能更多一些。”

常繼祖他將來可以只做一個逍遙國公,但不能朝廷將來用得著他的時候他卻一無是處,這樣可就也是玷汙祖輩的榮譽了。

更何況,朱允熥說這些建議的初心也是真的為了常家好,常升他總不能三番五次的多次拒絕朱允熥的好意。

最後,常升這才終於道:“那就讓他去軍校了,武將終是學ie拳腳更有用處,而且那小子也做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