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派兵恐就會讓人以為是朝廷故意引誘疍民歸附,目的就是為了全部殲滅的。

真若如此的話,朝廷怕就迎了戰爭輸了威望了。

哪怕是放棄開海,也不能隨便派兵的。

朱允熥沉思片刻,道:“這個事情不能耽擱了,當務之急是要拿出態度來。”

“儘管朝廷或許有人在推波助瀾,但那些疍民應是真的打算上岸的,只要朝廷的態度足夠,應該是能解決了這些問題的。”

這個事情發酵的比電報傳來的訊息都快,肯定是有人在推波助瀾。

不過是否流言,一時半會根本找不到源頭,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拿出態度,讓他們知道朝廷真是衝著解決辦法去的。

“這倒也是個辦法。”

朱標簡單想了想,對朱允熥表示了肯定。

之前那些朝臣能上奏說富明實業是與民爭利,今日這個疍民上岸問題,在他們口中還不得變成了啥樣。

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因而,朱標在剛一收到電報的便先把朱允熥叫了過來。

實話實說,哪怕他們父子暫時意見不合,但至少他們的最終目的相同,這可比外朝那些張了八百個心眼的大臣強多了。

在朱標應允後,朱允熥主動自告奮勇道:“父親,兒子帶著張定邊親自去,從京師的沿岸開始,一一去安撫那些疍民。”

“這麼大的內遷事宜,難免會出現些這樣那樣的毛病,即便是因真有在推波助瀾,但總歸還是因為疍民們的不自信。”

“只要安撫在這些疍民的情緒,無論官方那邊真有啥不到位,也或許是否真的有人在推波助瀾,但至少不會發酵的這麼快。”

朱允熥的提議不失為最合適的。

但那些疍民正是情緒不平的時候,朱允熥貿然過去的話,萬一那些疍民有誰失了手,朝廷倒是可以以此為藉口絞殺那些疍民。

但,朱允熥可就沒命了。

而朱允熥要是不去,只由張定邊過去,又很難再讓那些疍民相信。

說不糾結那是假的。

朱標遲遲不語,朱允熥也不貿然說話。

這不是個小事,得讓朱標考慮好。

萬一他要真有個三長兩短,朱標在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也不會後悔。

等了良久,朱標道:“平安回來。”

朱允熥點頭,應道:“兒子不會讓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

這只是一句保證。

畢竟出使不用於打仗,打仗說不以身犯險就可以,出使的決定權可不掌握在自己手裡。

萬一碰上個不講道理的,根本不給你多說的機會就能直接把你斬殺。

“孤會即刻發報給高熾,把流言源頭直沽的問題儘快查清。”

只有把這些問題一一都查清了,朱允熥在疍民那兒才更有話語權。

“一切小心。”

現在的朱標只能安頓這一句了。

“兒子會的。”

說著,朱允熥拜下給朱標叩了頭。

現在的大明早與他熟悉的大明不一樣了,即便他是穿越者掌握了些先知的東西,但很多早就已經派不上用場了。

他只能把每一次都單做成最後一次。

不管咋說,朱標對他這份沉甸甸的父愛,比他前世都過有而不及。

不僅上前世比之不足,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比不過的。

起身站起後,朱允熥道:“兒子會帶著電報,隨時把情況發給父親,只是畢竟是在海上難免有訊號不好的時候,父親有一兩日沒收到也不著急。”

這是實話。

“父親記得吃飯。”

“兒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