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半年的運轉,而半年時間戶部那裡根本就沒辦法獨擋起來的。

要是把富明實業強制收於朝廷之手,那編撰事宜怕就要中途夭折了。

他們不能在大典的編撰官上留名也就罷了,但若是夭折於中途,即便是留了名聲恐怕也是罵名了。

想明白這,出身北方不受出海富明實業出海影響的人很快站了出來。

“三百萬足可以支撐大典第一步運轉了,要是可以的還望殿下能夠鼎力相助。”

有人站出來後,很快又有人附和,道:“現在於匠人中流行的《百科全書》就是殿下主持編撰的,想必殿下對大典更為支援,以富明實業的能力全力為大典保駕護航應該沒問題。”

有了這一捧殺後,陸續又有人站出來。

總之一句話,朱允熥能編撰《百科全書》,勢必知曉編撰大典的好處,自然能夠不遺餘力支援大典編撰的。

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書都不是傻子,這樣無限制的恭維朱允熥,讓富明實業支援編撰大典,他們之前彈劾富明實業與民爭利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北方官員沒多大的影響,南方官員可把他們罵了狗血淋頭。

但北方官員雖少,但也不是一丁點影響都沒有。

在他們這些正道官員被壓縮的越來越少時,沒了北方官員的支援他們的力量更加薄弱。

為了不至於喪失了彈劾富明實業無果之後,再喪失了大典的編撰,也只能是先全力支援以富明實業支援大典編撰了。

“臣以為甚妥。”

之前反應最強烈之人都妥協了,其他人再繼續堅持除了應屬於自己的權益喪失的越來越多外,基本上不會再有任何翻盤的機會了。

“臣附議!”

隨著倒戈之人越來越多,剩下的人即便是不說話也沒啥影響了。

這麼多人呢,偶爾有些執拗之人也實屬正常,朱標也不等所有人都表態。

隨之,朱標便道:“朝廷設皇莊的目的並非是要與民爭利,其關鍵是為了能讓百姓少出些供養之費,而富明實業也是同理。”

說著,朱標又對富明實業一頓褒獎。

剛開始朱允熥創辦富明實業的時候,老朱和朱標沒少因此憂心,擔心朱允熥會因銅臭之物喪失本心。

但事實證明,這麼多年富明實業所有盈利都用在了朝廷所需之處,而在朱允熥身上卻看不到一絲驕奢淫逸的存在。

“太子自創富明實業外,為朝廷解決了不少的難題,若不是因富明實業的在,少不了諸卿絞盡腦汁,也少不了民間鄉賢出力。”

換句話說,要不是富明實業大明要想有今日的成就,可就得在朝之中的大臣們出主意,民間的那些士紳大族出力了。

正是因為有富明實業在,拿著朝廷俸祿的大臣們可以高枕無憂,而那些士紳大族除了不用出力,還能享受國家發展帶來的好處。

總不能,他們在享受著富明實業帶來的便利外,還想著反過來砸富明實業的鍋吧?

,!

朱標的這番話算是肯定了富明實業的貢獻,而那些朝臣需要透過編撰大典揚名,而大典的編撰又需要富明實業的支援。

因而,即便他們知道經這事兒之後再想弄垮富明實業難了,但仍也不得不對朱標的說法表示贊成。

朱標定了調子後也不再多說,笑著道:“既如此,那諸卿就先回去吧,午朝說到現在恐都累了,今日就早些下值回去吧。”

一聽朱標這麼說,他們這才不知不覺的發現,他們從午朝開始口乾舌燥的說了一大堆,最後彷彿都變成了無用功。

想到這兒,失落是肯定的。

很快,紛紛一臉頹然的退出了乾清宮。

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