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呢?”

“你要不去查?”

老朱靠在椅背上,雙手交叉著問。

藍玉是不服氣,但他又不傻。

他若是真敢答應,少不了就得被同那些貪墨的衛所主官一塊處置了。

“臣也不行。”

“臣領兵打仗可以,弄不來這東西,上位還是讓別人去吧。”

藍玉雖落於最後,但還是妥協了。

他在軍中是有些名氣不假,但比起老朱來那可還差得遠,以他的實力根本沒辦法和老朱硬剛。

除了妥協,再無後路。

“嗯。”

“去吧。”

老朱惜字如金,壓根不多說。

“臣告退。”

藍玉悄悄瞥了眼老朱,乖乖退了出去。

搞定這些勳戚後,老朱招呼了五軍都察院都御史楊加才。

此人是衛所送到軍校進修的。

在衛所時就已經是個千戶了,被老朱選中領了五軍都察院。

事實證明,他乾的還挺不錯。

因得益於衛所出身,更瞭解衛所的情況。

不過短短數月時間,各衛所存在的那些問題,在和錦衣衛的合作中便查了個仔細。

“陛下。”

楊加才進了乾清宮,拜下和老朱見禮。

他不過是一千戶而已,千戶升指揮使僉事等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

不說現在用兵少,難有再立戰功的機會。

即便是有,想要再進一步都難於登天。

現在得老朱賞識領了五軍都察院,那可相當於一飛沖天了。

心中自然盼望幹出一番功績,好向老朱證明他的自身能力。

“知道咋做吧?”

網織好了,只等收了。

“臣明白。”

楊加才點頭,應下了老朱。

織網他前全程都有參與,如何收網當然也就門清。

“錦衣衛會從旁協助,儘快把衛所的問題給咱查清楚。”

楊加才所領的五軍都察院,除了從軍校選了些外,剩下的都是良家子弟。

總共配額大概三千人左右,軍戶出身的大概不足一百人。

所以,完全不用擔心袒護某個衛所。

更何況,還有錦衣衛在。

說是相互配合,實則相互監督。

總之一句話,老朱在懲治衛所的問題上是花了大力氣的,誓要肅清衛所的所有弊病。

“臣遵旨。”

楊加才躍躍欲試,早就迫不及待了。

而就在楊加才行動不久,老朱便給已經分藩的諸王發去了敕令。

嚴令自行清查護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意思很簡單,給他們個自省機會。

若他們自行清查改正了可以既往不咎,若讓五軍都察院查出來,那就要公事公辦了。

北平。

朱棣前腳才剛收到朱允熥的書信,老朱的敕令後腳便到了。

書信,敕令還有電臺擺在桌上。

朱棣大馬金刀的坐於主位,旁邊則是一腦袋錚亮的黑衣僧人。

這僧人發號道衍,於洪武十五年跟隨朱棣至北平為馬皇后誦經祈福至今。

氣氛短暫沉悶後,道衍停下撥動念珠,問道:“殿下因何擔憂?”

朱棣把桌上的書信和敕令推了推。

“大師不覺這太巧合了?”

道衍面色一變,有了些笑意。

“堂堂燕王殿下竟因封書信就慌了神,這要傳出去豈不讓外人恥笑。”

朱棣臉上一窘,倒還挺謙遜。

“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