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總有人不安分(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直當他們孩子,臣甚至一度擔心,他們只學了些技術,紙上談兵,短時間之內沒辦法上崗就業。”
“想不到,他們一經拉出,沒用多長時間,就能夠各司其職了。”
“殿下,職大發展到現在已算較為成熟了,臣以為可以試著在地方上推廣。”
“如此大利,不能只用於京師。”
“地方上同樣人才濟濟,應該把他們也一併呼叫起來。”
對於許觀的建議,朱允熥並不否認。
之前只在京師推廣,是源於手中資金不夠。
現在有了這個能力,推廣不是不行。
“職大推廣必要衝擊書院,想要具體實行,還得靠朝廷的支援。”
“我會和皇爺爺提一下,請皇爺爺授予職大官方辦學的資格。”
“沒有官家授權,庶民百姓又咋敢把子弟輕易送進來。”
職大學費並不高。
越是這樣,越難讓人取信。
“你可提前準備,地方分校你一人兼顧不來,還得再培養些合適的人,過去任校長。”
“出門在外,人品必須過關。”
“一旦有心術不正者混入其中,壞的是我職大的名聲。”
把該準備的都準備好,老朱一經受命,馬上就能展開行動。
“殿下放心。”
“自職大興辦,一直欣欣向榮,很多有遠見計程車子都願加入其中。”
“職大的工資是不低,但相較於入仕為官,還是少了不少榮譽的。”
“因而,凡願進入職大,必都是想在這一行業幹一番事業之人。”
“當然,並不排除有人屢試不第,從而混進來渾水摸魚,臣會嚴查這類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一旦發現有人存有這種心思,立馬革除出去,永遠不會再錄用。”
在職大以及小中三所學校負責了這麼久,許觀已漸漸習慣了他這一身份。
處理事情時間,不僅能面面俱到,還跟著朱允熥學習了很多新名詞。
唯一遺憾的是,因長時間待在職大。
翰林院公務多有欠缺,雖經老朱授命,一直保留著許觀的官職。
但和許觀同年中進士的人,現在大部分都已多被提拔,很多人都已成一衙的一把手了。
對於這一問題,朱允熥提及幾次。
三所學校步入正軌,許觀即便不卸任,也可以把重心多放在翰林院那兒。
憑許觀的能力,憑他自己本事升遷不難。
只是,許觀一直堅持。
為了這三所學校,寧願辭掉官身。
考個進士不易,像許觀這種連中六元,更加的不容易。
再不稀罕,也不能輕易就辭。
“行吧,你有計劃就行。”
從職大出來,朱允熥又去了作坊。
每次過來,必會到此。
由此可見,重要程度。
之後的幾天,朱允熥一直致力於自己產業下的一些事情。
雖重要位置都安排了何事的人,但該知曉的事情,還得全都瞭解了清楚。
徹底當甩手掌櫃,那可是被人忽悠的開端。
而與此時間,朝廷又突如其來傳來了一件不小的大事。
河南遭蝗災侵襲,由屬南召,舞陽,葉縣三縣最重。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三人領著一眾門生聯名上奏,請求老朱受命朱允炆親往賑災。
拿著聯名奏章,老朱吹鬍子瞪眼。
“他孃的,咱就知道這些文人都不是啥好東西,表明忠孝節義,內裡男盜女娼。”
“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