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要出宮(第1/6頁)
章節報錯
十幾日之後,鄭和寶船返航。
由於民間商船出去的遠比鄭和的寶船早,外面那些稀罕物該見的都已經見過了。
鄭和著重遞交了新訪問幾個國家的國書,並介紹了搭船前來拜訪一些國家的使節。
無論國家大小富庶,只要是真心相交的,大明的待遇全部一視同仁。
這些使節們在奉天殿受老朱接見後,便全都由禮部鴻臚寺負責安排接待。
兩部主官剛一領命,朱允熥便問道:“門尚書,如今的大明對外交流頻繁,禮部的官吏是否夠用?”
門克新愣了一下,表現的特別警惕。
連連點著頭,應道:“夠,夠用!”
經過數次科舉取仕,因職大身份中舉計程車子越來越多。
而且,發展到目前單科不僅僅只限於大明律和算數了,六部都察院所用的所有專業知識都應涵蓋了。
一個既精通於經史,且又能專攻各類專業的人,肯定要比那種只專讀於經史的更具備競爭力。
再加上,職大本就是優中選優出來的,這些人頭腦聰明學習能力又強,處理起問題來比各衙門那些老人都幹練。
久而久之之下,那些只專讀四書五經出身的官員,就開始聯合排斥起兼修職大專業計程車子來。
因為利益相同的緣故,連帶著那些讀經史的,也開始排斥起職大出身計程車子來。
那些衙門都像是相互商量了好似的,寧願把職大出身的那些士子外派出去,也不願意讓他們進入京裡的衙門。
之前朱允熥是存了讓職大士子歷練的心思,也是為讓他們出去宣傳職大教育,因而對於那些人的抱團排擠並沒多說什麼。
現在隨著海貿的發展,又重新生根起了一批新的文官集團,這些人和那些出海計程車紳多多少少都有些牽扯。
南方經濟發達讀書的人多,考中進士做官的人也就多了。
而這些人的親戚朋友門人故舊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是經商的。
不管他們是否願意,無形之中他們已被劃分進江南的官紳集團了。
接下來朝廷要做的事情勢必會牽扯官紳集團的利益,為了能夠增加手裡的力量,必須得增加自己手裡的籌碼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回道:“孤好像記得禮部左侍郎還在倭國,右侍郎則去了交趾,另外兩個司務一個在鄭和的船上,一個也被派去了交趾。”
“另外四個郎中,好像也有兩個在倭國,一個去了交趾,剩下其他的員外郎主事等最多也都只剩了一人。”
“現在到大明的外邦使節又這麼多,禮部要協同鴻臚寺做好招待,恐怕是會有些吃力的吧?”
“其實門尚書無須擔心的,大明人才濟濟的,又怎能沒有能為禮部補齊缺口的人,現在外國使節這麼多緊要的是別失了禮。”
說著,朱允熥話鋒一轉衝老朱拱手,應道:“皇爺爺,職大出身的那些進士這麼長時間的歷練,完全已經做到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可否直接讓們補齊禮部的缺口。”
老朱當然知道職大士子和那些普通士子的不同,凡進了職大的那就是朱允熥的門生了。
既然是朱允熥的門生,當然得和朱允熥站在同一戰線之上。
老朱的眼光遠比朱允熥敏銳,朱允熥都看出來那些文官又在抱團了,老朱不可能看不出來的。
而在這種大背景之下,丟幾顆小石子進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考慮!”
老朱連緩都沒有,便做了朱允熥的後盾。
“陛下,此事恐欠考慮。”
老朱的話才剛落,吏部的左侍郎便當即站了出來,道:“禮部的那些同僚是受朝廷委派的,他們兢兢業業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