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回程(第3/6頁)
章節報錯
大明,可別再生出什麼么蛾子了。”
“正如你說的,現在倭國的矛盾都已經到了臨界點了,你要是參與的太深很容易引火燒身的。”
自上次搞了個縱火的苦肉計,朱棣對朱允熥便沒了信任。
“那是!”
“侄兒還想趕緊回去,催催鄭和的寶船儘快出海呢。”
次日一早,行轅也在裝飾。
快中午的時候,有禮官過來引領。
朱允熥和朱棣身著簇新蟒袍,領著大明的禮官正式面見了北朝以小松天黃為首的君臣將領。
無論是朱允熥和朱棣那都是天潢貴胃,即便到了小松天黃跟前,也只有他向他們見禮的份兒。
在兩國互相行禮後,隨行禮官拿出了早就擬定好的國書,扯著嗓子開始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覆載之間,土地之廣,不可以數計,古聖人疆而理之,於出貢賦力役、知禮儀、達於君臣父子大倫者
俾天下以倭國為忠義之邦,則可名於永世矣,王其敬之,以貽子孫之福。故茲詔諭,宜體卷懷。”
洋洋灑灑數百字之多,為了讓倭國在座之人都聽懂,在禮官以漢文唸誦之後,有倭人現場翻譯後又唸誦了一次。
待用兩種文字唸完,已是半時辰後了。
小松天黃領著足利義滿為首的幕府實際掌權之人恭恭敬敬接了大明的國書,並表示願與大明的友誼天長地久之類云云。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朱允熥對之深以為然,今天遞交國書明天翻臉不認那都是可能的。
他自己說的話他自己都不信,更別說信別人的了。
雙方領了國書後,倭國對大明的朝貢貿易便已算正式達成了。
之後,足利義滿便帶著足利義持和朱允熥還有朱棣進行了進一步的會談。
像朝貢貿易多久去一次,既定的規則是什麼,大明沿海的倭寇要求倭國做到什麼程度的協助,而兩國的商船又如何互通。
不管是朝貢貿易,還是兩國商船的互通,在大明那都是有明確律法規定的。
因為很多國家對大明的朝貢,不過就是為了從大明這兒薅羊毛。
碰上一些不要臉的,一年能來好幾次。
什麼萬聖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元旦了,反正能叫上名字的節日都要過來。
老朱一朝的朝貢遠沒有歷史上朱棣下西洋之時的多,而這次鄭和在他世界輿圖的指點下,下西洋所到國家遠比歷史上的多。
到時候,這些國家都以這個頻率過來,大明就是有座金山也不夠他們薅的。
因而,在下西洋之前朱允熥就向老朱提出了建議,所有國家的標準都是每三年進行一次朝貢。
額外想要朝貢的,必須得先向大明遞交了奏章,得到大明的同意才能過來。
亦或者有大明的額外的宣召,才能派遣使團過來。
沒有這兩點的情況下,即便是私自來了,大明也拒絕接受。
,!
至於兩國的商船互通,大明既然開了海那就不會阻止兩方的商船往來,只要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把船開過來,並按大明既定的律法交稅那就沒問題了。
這樣一來,倭國可就能從兩國商貿往來牟了利了。
一旦有利可圖,就不用擔心倭國不會盡心處理東南沿海上的倭寇了。
那些倭寇既能搶大明的,那就也能搶倭國的。
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商船,他們也不能不盡心。
這本就是之前都商議好的,所有的流程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這些都談妥之後,朱允熥又把數百個儒生給喊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