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官兒重回汴梁城,將蔡京、高俅等人一併收押。各路勤王兵馬駐紮四周,加上原先汴梁守軍足足有四五十萬。

孫傅私下對趙官兒道:“梁山兵馬如今有二十萬之眾,分佈京城四周,若是一味縱容,恐怕又是一場大禍。

自太祖太宗開國以來,我朝素來重文輕武,以避免武將跋扈。聖上不能不察。”

趙官兒深以為慮,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定王趙桓進宮問安,對趙官兒道:“父皇,如今京城百姓開口駙馬,閉口駙馬。如今大宋都不知是姓趙還是姓吳。

吳用還是江南反王方臘的駙馬。兒臣以為,吳用險於蔡京。梁山眾將,多有忠義之人,不如分而治之,以為上策。”

趙官兒找种師道、侯蒙、徐和等人商議。

种師道進言道:“臣觀吳用其人,忠義為本。梁山眾將,龍蟠虎踞。若能重用,國家之福。”

侯蒙道:“雖然如此,也不可不防。自古武將坐大都會威脅皇權。吳用雖無不臣之心,難保他屬下眾將不會心生異志。必須想個法子,妥善安置。”

眾人退去。汪伯彥留在最後,又對趙官兒道:“聖上,臣觀吳用眾將對聖上毫無敬意。又有大功,不好節制。臣以為,必須將他們分割使用,方保無虞。”

趙官兒道:“愛卿可有主意?”

汪伯彥道:“江南方臘,乃是吳用羽翼。素來不臣。如今王稟大軍已經攻下蘇州,立杭州近在咫尺。只因朝廷召令才停止進剿。

不如趁方臘疏於防備之際,讓王稟、折可存、韓世忠、楊溫直取杭州。先除其羽翼。吳用若是埋怨,就全推在王稟身上,料他不敢有什麼異議。吳用一向以重情重義示人,等到那個時候,就與他討價還價,不怕他不就範。”

趙官兒聽了大喜,與汪伯彥徹夜詳談,引為知己。

第二日早朝,趙官兒重整朝綱,以孫傅、司馬樸為同平章事,汪伯彥、侯蒙為參知政事,共同秉政。以李綱、陳宗善、宿元景為殿帥府、步兵司、馬軍司太尉。以翟興為樞密使,翟進為樞密副使。徐和為御史中丞,唐恪為給事中。因种師道心向梁山泊,故而只給了太傅虛職。讓他重回關中,抵禦西夏。

只有梁山眾將,賞賜許多財物,並無授予官職。永慶公主入宮道:“父皇,此次剷除蔡京。駙馬與梁山眾將居功至偉。父皇為何厚此薄彼。莫非是聽了奸臣讒言。”

趙官兒道:“梁山泊功大,朕還沒有想出具體官職。且讓他們稍安勿躁。朕自然會給他們滿意的封賞。”

吳用知道趙官兒有防備之心,也不逼迫。只命呼延慶、李朗、蔣敬悉心經營山東。從登州直到興仁府十幾個州郡都在梁山泊手中。凡是朝廷任命官員,一律不予承認。朝廷也無可奈何。

梁山眾好漢進入東京汴梁,不許置辦府宅,全部安排在蔡京、高俅宅中。改為梁山會館。猶如一家,好不熱鬧。

豹子頭林沖恨高俅入骨,必欲殺之而後快。眾將聯名上書,趙官兒只得同意,將高俅、王甫、李彥凌遲於西市菜市口。百姓彈冠相慶,東京城猶如過年一般。

吳用在梁山泊中設計工部司,以蔣敬為工部使,淩統為工部副使。並聘請範百萬為顧問使。招納全國工匠,研製各種工藝技術。並開辦工廠,所生產商品不僅在大宋銷售,還派船出海,銷往海外。

無業無田百姓紛紛前往梁山泊,從事手工業。各地商賈也爭先恐後在梁山泊周邊開辦配套工坊。梁山泊眾將雖無官職,卻忙得如火如荼。

這日吳用正與盧俊義、林沖等人在梁山會館內商討山東政事,突然金芝公主挺著大肚子急匆匆跑了進來。

吳用連忙扶著,問道:“金芝你有什麼事情,不能等我回去再說。這樣跑來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