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藝術:在壓力與自我和解之間尋找平衡

一、首先,躺平的原因

1 乾的越多越倒黴,乾的總在幹,看的總在看,看的給乾的提意見,提意見還不算,有時候還要躲在暗處搞暗算。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那些勤勉努力的人,總是被各種意見和批評包圍。他們像是永遠在旋轉的陀螺,一刻不停地忙碌著,而旁觀者則悠閒地在一旁指指點點。這種不平衡的狀態,讓努力的人感到疲憊和沮喪,彷彿無論他們多麼努力,都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

2 會做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裝的。認真工作,勤勤懇懇,沒有任何表揚,出點小錯就是劈頭蓋臉一通罵。努力不被看見,勤勞不被待見,兢兢業業麼多年,工資還是那點錢。

在職場晉升的階梯上,往往不僅僅是能力和努力的問題。那些擅長言辭和表現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認可。而那些默默付出、勤勤懇懇的人,卻可能因為不善於表達而被忽視。即使他們犯了小錯,也可能會受到嚴厲的批評,而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卻往往被視而不見。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人心生厭倦,逐漸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二、所以,導致很多人

1 什麼都無所謂了。領導問我意見,我就說沒意見;領導要非讓我說,我就照實說兩句。領導要不愛聽,我就說我錯了,您說。領導要給開會我上課,我就看手機,不辯論。

面對職場的種種不公,一些人選擇了徹底放棄抵抗,變得無所謂。他們不再對領導的意見和批評感到緊張或焦慮,而是以一種消極的態度來應對。對於領導的提問,他們往往選擇沉默或敷衍了事;對於領導的批評和指責,他們也不再爭辯或反駁,而是選擇接受並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種消極的態度,雖然看似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但實際上卻讓他們在職場中失去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2 領導說我不行,我就認不行。領導說要改革,我就堅決擁護,您說怎麼改我就跟著改,您喊什麼我就跟著喊什麼,當好排頭兵。

在躺平的心態下,一些人對於領導的指示和命令變得異常順從。他們不再對領導的決策提出質疑或反對,而是無條件地支援和執行。即使領導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或否定,他們也會選擇接受並承認自己的不足。這種順從的態度,雖然看似是一種對領導的尊重,但實際上卻讓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成為了職場中的“應聲蟲”。

3 什麼都聽領導的,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什麼我都不掰扯,領導怎麼說,我就怎麼幹,領導說一下,我就動一下;領導沒說清,我就停那不動。

在躺平的狀態下,一些人變得極度依賴領導的指示和命令。他們不再主動思考或行動,而是完全按照領導的意願和指示來行事。這種依賴性的態度,不僅讓他們失去了主動性和創造性,還可能導致他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無法獨立解決。此外,這種過度依賴領導的行為,還可能讓領導對他們產生不信任感,從而影響他們在職場中的發展。

4 制度雙標讓人心寒,要求加班又沒加薪要求按時上班又不讓準時下班,加班兩小時沒加班費,遲到一分鐘扣全勤獎。你要是提漲薪公司不是非你不可;你要是請個假,公司真的沒你不行。

職場中的制度往往存在著雙重標準,讓員工感到心寒。一方面,公司要求員工加班加點地工作,但卻不願意給予相應的加班費和福利;另一方面,公司又要求員工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一旦遲到或早退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種不公平的制度安排,讓員工感到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從而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和牴觸情緒。

5 老闆的大餅消化不完,領導的承諾說完就忘;畫餅的時候升職加薪張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