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收編凌雲(第1/3頁)
章節報錯
陸雲軒從郡王府出來後,便直奔凌雲鏢局而去。如今鏢局的總鏢頭段蒼海,出身於江湖世家南詔段家。
三百年前,段氏家族統治南詔之時,內部出現紛爭,段蒼海的祖上不堪兄族相殘,遂帶人北上中原,在潤州的雲獅峰下安家落戶。
歷經三百年的繁衍生息,竟發展成了一個大家族,段家功法也在江湖上闖出了赫赫聲名。
雲獅山莊坐擁整個雲獅峰,方圓十里皆屬段家產業。而到了段蒼海太祖父這一輩,對江湖的打打殺殺心生厭倦,認為這與當年始祖在南詔的兄族相殘本質無異,於是有意讓段家子弟投身行伍,為國立功建業。
故而,在前朝其太祖有幸成為本朝祖皇麾下的一員副將,自此段家有了官身。但無奈祖皇帝開國之後,奉行懷柔之策,對外倡導和平共處、通商共富。
因此,段家子弟雖多有參軍入伍者,卻少有建功立業的機遇。 段蒼海乃是這一輩中的佼佼者,不論是武學造詣還是兵法謀略,皆屬上乘。且有幸在幾次與北夷的小規模衝突中斬獲軍功,成為一名邊城副將,官至六品。然而,也僅止於此,再無晉升之功。
直至遇見蘇家的商隊,那時蘇家的北線商隊規模不大,與其他商隊別無二致,因而時常遭受馬匪的劫掠。彼時商隊雖配有護衛,可面對十幾個馬匪尚能應對,倘若遭遇大股匪幫,便只有任人宰割的下場。
段蒼海當時帶隊巡邏邊城,恰遇蘇然、蘇渾兄弟率領的蘇家商隊被二百多匪幫圍殺劫掠。段蒼海率領手下二十多人的小隊,毫無懼色,徑直衝殺過去。憑藉自身高強武藝,砍殺十數人,一舉拿下匪首首級,當場震懾住其餘匪徒。
自那時起,蘇然、蘇渾兄弟對段蒼海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此後的蘇家商隊也大多從段蒼海的轄區出關北上。 再後來,蘇家的商隊規模日益壯大,其護衛隊的人數與日俱增,蘇然、蘇渾兄弟多次勸誘段蒼海加入護衛隊。而後,成立凌雲鏢局,段蒼海便成為了這總鏢頭。
憑藉段家在江湖的勢力,這凌雲鏢局又背靠蘇家,已然穩坐江湖走鏢護院的頭把交椅。
如今的凌雲鏢局,江湖中人皆知其規模龐大,全國各州府皆設有分號,然而具體規模究竟如何,有多少鏢師卻無人知曉。
金牛山一戰,凌雲鏢局出動千餘人,其中不乏江湖武林高手,且戰陣嚴整有序,圍剿三千金牛寨匪眾,殺得對方片甲不留,這才讓江湖人見識到凌雲鏢局令人膽寒的實力。
段蒼海此刻站在一張地圖前,反覆斟酌。唯有他清楚,當下的凌雲鏢局光是鏢師就有上萬人之眾,各路江湖高手三千餘人,其餘大多出身行伍。如今北疆戰火燃起,這些行伍之人,人人渴望征戰沙場,建功立業。江湖高手們雖重義氣,但對於家國情懷卻並非十分強烈,如何平衡這支隊伍,必須謹慎思量,若不是自己有家族勢力支撐,那些江湖人士恐怕難以震懾。
前幾日,蘇家家主下令,秘密調集三千精銳,護送萬人商隊前往北境建設南望城,而且這支精銳日後將留在北境,負責南望城的守衛以及蘇家在北境的行商護衛之責,這意味著,蘇家有意在北境設立凌雲鏢局分舵。那麼這支隊伍該由誰率領,往後又由誰負責北境分舵? 而這場大戰,凌雲鏢局是否參與?這些問題都需斟酌。
而且現今北境已有一支二百人的小隊伺機而動,就目前而言,無論蘇家家主是否同意,凌雲鏢局的鏢師們已然投身戰場。 從梁詠的回覆來看,九皇子也承諾,無論是否為軍人,只要參戰,與軍人同等對待,計軍功,賞爵拜將亦有可能。這個誘惑對於出身行伍的鏢師們而言,遠比給予金錢的誘惑大得多。
如今三千精銳已在雲逸山莊整裝待發,此次前往北境,他身為總鏢頭,定然要親自前往。當下要做的便是做好萬全準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