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在兵部值守的是主簿衛稔青,當他接到第一封戰報的時候,既惶恐,又欣喜。

讓他惶恐,是因為本朝已經和平百年,久疏戰備,無論是邊城兵備還是邊關修繕,都非常滯後,一旦有戰事,一定經不起大的衝擊。當年他也曾在北疆守邊,擔任一名校尉。正是看到和平時期行伍沒有出路,才憑藉自己的這些見解,而逐步升任兵部主簿。

所以,這一份戰報恰恰是他曾經最擔心的,如今北疆全線告急,大部分邊城失守,難道又要重蹈前朝北夷南侵的覆轍。

他知道上次北夷南侵,北夷五千鐵騎南下300裡,距京城不足百里,北夷一咱攻城掠地,燒殺搶掠,擄走人財物無數,但也正是那場南侵,動搖了前朝的根基。

幸好本朝祖皇帝帶領一支奇兵,擋住了北夷南下,讓前朝又續命十幾年,但前朝終究積弊已深,後來終於人心向背,推舉祖皇帝繼承帝統,才開創本朝。

祖皇帝立朝之初,曾做過一次棋盤推演,如果當年北夷派兵駐守所掠之地,至少將北疆一線重兵把守,那麼中原之地就有可能是北夷的牧場。而中原百姓不有可能是北夷圈養的肥羊。隨時都有可能來劫掠一番。

正是因為基於這種考慮,祖皇帝才對北夷制訂兩大國策,一是防守,堅筑北疆防線,實施庶子守邊。二是開放邊城,大力與北夷通商,從經濟上提升北夷的生活水平。祖皇帝深諳人心只要大家過上好日子,誰都不想再生事端。

這兩項國策也奠定了本朝與北夷諸族的和平相處百年的大好局面。但也正是如此,他們這個兵部在朝中成為雞肋,大受其它朝臣的排擠。大量的軍備機構被裁撤,大量的人員被裁撤。成為本朝對外最大的隱患。

所以,整 各兵部都期盼能來一場戰爭,以此提高他們的地位。因為戰事一出,所有的朝事,都要以兵部為中心運轉,什麼戶部、吏部、工部,全都是他兵部的附屬部門,可以說他們兵部要什麼,他們都得乖乖聽話照做。

所以這次戰事來了,他們兵部揚眉吐氣的時候到了。他立刻讓人忙去尚書府,侍郎府報信; 一邊準備奏摺,等候大人一起進宮面聖。

然而,沒過一會兒,還沒等他揮毫寫作,又一封戰報傳來:慶王大捷,全殲胡羌汗十萬大軍。

這讓他剛剛興奮的情緒又瞬間冷了下來。“怎麼還沒開始就結束了。”他悻悻然地放下筆,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往下寫。

正在這時,九皇子已經趕到兵部。衛稔青慌忙起座。來迎。“參見九殿下,不知殿下深夜前來,請恕下官失禮之過。”

九皇子擺了擺手,道:“衛主簿不用多禮,我聽東城守備說,今晚有兩封北疆戰報,十萬火急。所以特來看看,有什麼需要我禁衛署配合的,我朝久無戰事,一旦有戰事,唯恐戰備不足,好在我禁衛戰備從無鬆懈,可以暫時頂上來。”

衛稔青拿過兩封戰報遞給九皇子,說道:“這兩封戰報,先憂後喜,竟然不知道北疆戰況究竟如何?所以下官確難以下筆了。”

九皇子看罷,眉頭緊鎖,說道:“衛主簿,通報尚書和侍郎諸位大人了嗎?北疆之事可能非常危機,我曾派莊副統領與十二皇弟去北疆解送軍餉,按時日也早該回來了,正常情況下,每隔兩日就應該有資訊傳來,這最近已經好幾日沒了訊息,想必是出了大事。而這兩封戰報恰恰說明,北疆戰事之慘烈。”

隨著兩位信使的一聲聲高喊,京城原本滅燈的百姓,漸漸都點亮了燈。更有人的開窗觀瞧。膽子大一些的則走出家門,來到了大街上。

原本宵禁無人的大街,不一會兒,竟然熱鬧起來。只是這熱鬧之中更多的是夾雜著恐慌。

這難道是要亡國嗎?北夷又打進來了!真是多事之秋,內憂外患不斷呢!一些年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