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羌王庭,胡羌諸部以及北夷諸族正在此地會盟。

胡羌汗道:“諸位,我等久居北方這苦寒之地千餘載,飽嘗遷徙流離之苦厄。而南朝漢人坐擁萬里無垠的平原,廣袤肥沃的良田,繁華興盛的城池。

我北方諸族也曾揮刀南下,縱橫中原三百餘里,那是何等的英雄豪邁,氣吞山河。諸位皆是草原的矯健雄鷹,沙漠的兇猛胡狼,自當胸懷天下之志。如今歷經近百年的休養生息,我們北方諸族,人丁興旺,兵強馬壯。

反觀當下之南朝,諸子爭嫡,相互攻訐爭鬥。又深陷貨幣之困局,國內民心浮動不穩,邊關軍心思變。此等亂局,正是我等北方眾族一舉拿下中原的絕佳契機。諸位是否願隨我一同南下,飲馬黃河,於中原廣袤大地放牧?”

“願唯胡羌汗馬首是瞻,南下中原,飲馬黃河!”眾人齊聲高呼。

胡羌汗見眾人意志高昂,遂站起身來,舉起馬奶酒,敬向眾人:“諸位草原的英雄豪傑,我敬大家!”

眾人亦舉起碗,齊聲道:“敬天可汗!”

胡羌汗將酒一飲而盡,而後將碗狠狠砸在地上,說道:“今日我與諸位在此立誓,我胡羌汗定與諸位同心協力,並肩進退,若有二心之人,如同此碗。餘部當合力殺之!”

眾人紛紛效仿胡羌汗,一飲而盡,摔碎酒碗,隨後紛紛立誓。

胡羌汗道:“我胡羌共出兵二十萬。爾等每部出兵二萬,統兵四十萬。三日後,分別南攻邊城,使南朝諸城無法相互增援。我則親率精銳十萬抵禦慶王三十萬大軍,迫使慶王無法分兵馳援。

而諸位諸部,任誰一部攻下邊城,切勿急於南下,而是繞道其他邊城,與友部裡應外合,依次攻破所有邊城。我等在邊城駐軍,囤積糧草物資,構建第一道防線,作為進退中原的屏障,爾等可否遵守此約定?”

“天可汗天縱之才,戰法卓越!我等皆聽其號令!”眾位首領紛紛表示贊同。

“諸位,為保此次南下順利推進,亦為防範有二心者,請諸位各派一子來我帳下,作為傳令官,負責各部令行禁止,行動執行的報備與傳送。”胡羌汗狼眼四顧,眾人皆不敢有異議,紛紛表示應允。

本次南下的謀劃,胡羌汗籌謀已久,雖說他的重甲騎兵尚未達到預期規模,然而就目前所收集的情報來看,已然到了全力一擊的關鍵時刻。倘若等到南朝將所有內憂外患逐一化解,再想尋覓戰機,不知還要等待多少年。

況且北夷諸族,歷經近百年的休養生息,人口眾多。北方草原的資源有限,難以容納如此龐大的人口和牲畜。要麼南下中原,與南朝爭奪地盤,要麼北夷內部必將發生內亂,互相搶佔草原,自相殘殺。唯有削弱內部力量,方能形成與南朝抗衡的實力。

所以,這場戰爭遲早都會爆發,而他作為上一場北夷部落爭鬥的落敗者,與南朝接觸數十載,自信對南朝已然瞭如指掌。 所以,此戰不打則已,一打定要打出個三七分賬,務必拿下南朝黃河以北的土地和城池。至少邊關的十幾座城池必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此刻,凌雲鏢局的一支護衛隊,約二百餘人,正在護送南朝商隊深入北夷諸部,用布匹、草藥、鹽巴、傢俱以及各類食物與諸部交換皮草、駿馬、肥羊或金銀。

這本是一場尋常的行商之旅,按照往常情形,北夷部落大多在邊城以北五十至一百公里範圍內,聚落而居。一是為方便前往邊城進行貿易,二是這些遊牧民族也在仿效南朝開始修築城池,過上定居生活。

只是當下北夷的城池規模尚小,比起邊城,猶如南朝的村落一般。即便如此,這在北夷諸族的發展史上,已然是本質性的飛躍。因為這些小城,也逐漸成為北夷的邊城,有著拱衛邊塞的作用。

戰爭時期,這些散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