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進退兩難(第1/3頁)
章節報錯
躲在隔壁房間的九皇子和陸雲軒此刻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出去還是不出去,這對於何守道而言都是極為棘手的問題。
倘若出去,那麼何守道便會被視為陸雲軒的同謀,就連九皇子也可能被這幾封信牽涉其中。畢竟長久以來,他們三人在滿朝大臣的眼中幾乎成為了堅不可摧的鐵三角,攜手破獲了眾多案件。
若不出去,何守道就會被七皇子和十皇子脅迫,成為一同攻伐慶王的幫兇。而一旦慶王倒臺,朝局必然大亂,首當其衝受到牽連的並非寧王,而是陸雲軒。
正當二人左右為難之時,只聽何守道說道:“二位殿下,慶王與胡羌從事兵甲生意之事,目前尚缺一個關鍵環節,那便是數額如此巨大的錢款往來帳冊至今尚未找到。僅憑這幾封信,難以證明有實質性的交易發生。況且,此次有人持北疆令牌,卻無任何交易記錄。而我所查明的是,西疆的輜重部隊是被截殺的。這如何能證明慶王與胡羌存在交易勾結?
而十皇子又怎能證明,這些書信的內容並非胡羌人用來陷害慶王與陸大人的呢?別忘了,陸大人婚禮上的鷹殺案便是胡羌人所為。這一前一後發生的事件,未免太過巧合。”
何守道的一番話讓十皇子有些猝不及防。只聽何守道接著說道:“十殿下既然聲稱這礦產是與十一殿下共同持有,那鄭衛國如何與二位殿下展開合作,利益如何分配,這麼長時間的賬本又在何處?再者,十殿下說是自己的人在平陽礦區找到的這些信,那究竟是在平陽案事發前,還是事發後?若是事發前,那麼十殿下就有知情不報的嫌疑;若是事發後,那麼您的人是如何突破曹開勇大人設下的層層關卡進入礦區,又如何全身而退的?
倘若這些都說不清楚,那麼十殿下就有誣陷栽贓慶王與陸雲軒大人的嫌疑。在沒有確鑿的事實證據之前,慶王乃是拱衛北疆的屏障,是抵禦胡羌的第一道防線;而陸大人在朝中屢次建立功勳,與楚宰輔一同成為穩定朝局的兩大支柱。
十殿下,如果您無法將下官的這些疑問逐一解釋清楚,恕下官難以從命。”
何守道表明態度之後,讓七皇子和十皇子陷入了被動,特別是七皇子更是不知該如何應對。他確實未曾像何守道一般追問這些細節,所以此刻只能由十皇子來設法自圓其說了。
只聽十皇子略作思考後說道:“何大人,此事雖錯綜複雜,但解釋起來倒也不算困難。當初我派人與鄭衛國合作,只是讓他出面在前臺經營,而我與他實際上並無賬目往來,甚至他根本不知曉其背後是我和十一皇子,目的就是防止他胡亂攀附,肆意妄為。
他幾乎將整個皖江官場盡數籠絡,這也是我們事先未曾預料到的。 礦區的實際產出與製造,實際上是由我與十一弟派人親自督辦。
我可以告知您,我與十一弟是如何從中獲取利益的。因為十一弟在北疆戍邊,每年朝廷都會撥付一定的軍需費用,然而朝廷提供的諸多甲冑與兵器有時無法達到實際要求,而改造的流程又極為繁瑣,所以我們便利用平陽礦區自採的鐵礦自行設計打造。
後來邊城的其他守將和士兵也會向我們私自訂購,所以這部分利潤,我們根本無需與鄭衛國進行交易。 直
至後來,有人拿著四哥的北疆令牌來購買兵甲,我們當時也未懷疑四哥與胡羌人有所往來。
直到有一次十一弟與胡羌發生小規模衝突之後,發現他們的甲冑與兵器竟然與平陽礦產的如出一轍,這才引起了警覺。於是我們也在暗中展開調查。
此時,平陽縣發生了鄭衛國殺人案,我們立刻意識到此事可能會鬧大,所以提前撤離了。在撤離之前,我們對平陽山谷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搜查,這才發現了這些書信。但是由於太過匆忙,生產好的甲冑並未及時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