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遇截殺(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陵州府衙,王啟正滿心焦急地等候陸雲軒閱兵歸來。
待到陸雲軒將各項事務安排妥當,王啟便將當下蔡州的具體情況,事無鉅細地向陸雲軒做了詳盡的彙報。
陸雲軒聽完之後,反倒微微鬆了一口氣,這情形與他當初的預判大致相仿。但他心裡清楚,這個案子的關鍵之處並不在於刺殺這一行為本身,而在於刺殺背後所隱藏的動機,那定然是一個絕不想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而這個秘密,兇手其實已經有所透露,那便是李閻良那晚所經歷的一切。這便是事實的真相,只可惜兇手太過心急,沒等李閻良把話說完,就要動手殺人滅口。
既然如此,不妨給兇手一個坦白的機會,也給李閻良一個申訴的機會。他吩咐王啟帶上一隊人馬前往蔡州府拿人,將相關人員連同李閻良一併捉拿歸案,一同押解到陵州城接受審訊。
並且命令姚知府派兵一路護送,一起到陵州來協同他審案。同時再三強調,千萬要確保途中萬無一失,不能出現任何差池。
一日之後,吳啟率領一隊禁衛抵達蔡州城。
他面見姚知府,說道:“陸大人命下官前來押解犯人鄭衛國、李閻良等一眾前往陵州受審,還望姚知府派兵親自護送,並偕同陸大人一同審理此案。”
姚知府一聽,心中不禁一驚:怎麼連李閻良也被抓起來一同審?但他深知官場規矩,作為下級,對於不清楚的事情切不可多問,只需依令行事。於是他不敢有絲毫遲疑,即刻命人準備兩輛堅固的囚車,分別將鄭衛國和李閻良押入其中,連同兇手一併押送陵州城。
姚知府的這一番操作,讓蔡州城的所有官員都目瞪口呆,其中也包括李閻良本人。然而,他深知他們的陸大人向來殺伐果斷,如此安排必定有著深遠的用意,所以他並未多做辯解,而是坦然聽從安排,默默坐上了其中一輛囚車。
然而那鄭衛國此刻卻惶恐不安起來,只因這是異地審判,而且是出省了,此地已然超出他父親所能觸及的範圍。看來此番自己定然是在劫難逃。他滿心絕望地暗自思忖著。
只見幾個官差毫不留情,硬是將他用力搡著塞進了囚車,緊接著給他戴上了沉重的鐵鐐。
姚知府親自精心挑選了三百名精壯的校尉,嚴陣以待地護著囚犯向著陵州方向疾馳而去。
只留下城中的一眾官員茫然失措,面面相覷,對於是走是留,全然沒了主意。 畢竟這是出省的異地審案,他們這些人是無權參與的。於是眾人經過一番商議,最終也只好無奈散去,各自返回自己的府衙。
再說那鄭思恩此刻也是深深察覺到事情極為不妙。欽差大人之所以要跨省異地審案,所擔憂的正是在當地審理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狀況,所以才採取了這樣的策略。但他眼珠一轉,立即心思一動,一個計謀瞬間湧上心頭。
姚知府率領著眾多官兵,押解著一眾犯人,馬不停蹄地直奔陵州。這支押送隊伍的部署頗為嚴謹,由王啟帶領著禁衛以及一百名校尉在前開道引路,姚知府則親自帶著另外一百名校尉殿後,而中間的一百名校尉則負責牢牢看押著囚犯。
從蔡州前往陵州,其間沒有便捷的水路可走,唯有陸路可行。然而,這官道也並非始終暢通無阻,有些路段因山脈橫亙阻隔,只能是蜿蜒崎嶇的山路。
故而,每逢遇到這種狀況,就只能暫且拆卸囚車,徒步上路,待到了平坦的平原路段,再重新將囚車組裝起來。而每當此時,姚知府內心便格外憂慮,唯恐有人趁這個節骨眼上前來劫囚。若是真有人此時發難,他著實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穩穩守住犯人。
就這般走走停停,隊伍的行進速度甚是遲緩,不過好在一路之上平安無事。檢視行程,已然抵達陵州地界,再走上一天便能到達陵州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