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兀赤汗的大帳之中。北夷各族及胡羌族的各首領正齊聚一堂,共商戰事。

兀赤高聲說道:“各位首領,此次我們再度擴軍三十萬,各個邊城的防守力量已得到顯著加強。如今,我們對慶王形成了四十萬對二十萬的絕對優勢,決戰的時機已然來臨。

下面,我來部署接下來的作戰計劃,望大家摒棄異心,莫要壞了大局。待到黃河以北盡數納入囊中,再行分配地盤不遲。”

眾首領齊聲應道:“我等皆聽兀赤汗號令!”

兀赤接著道:“我們南下中原、攻克邊城的戰報想必早已送達京城。南朝皇帝昔日亦是久經沙場的馬上霸主,定會擴軍備戰,南朝大軍很快便會兵臨城下。所以,我們需做好如下準備:

其一,繼續徵兵以補充兵源。戰爭進行到最後,比拼的便是戰力能否持久。我要求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再度徵兵三十萬,陳兵於邊城以北百里一線,構築我們的第二道防線,且能隨時投入戰鬥。諸位能否做到?”

眾人面面相覷,皆心知肚明,再徵兵三十萬已是北夷各族所能承受的極限。此役若敗,往後的一百年,北夷各族想要再度崛起,幾無可能。

兀赤見眾人猶豫不決,說道:“大家的心思,我比誰都明白。我們北方各族久居蠻荒之地,能有如今這般人口規模,實屬不易。但大家切莫忘集,我草原大漠資源匱乏,難以養活更多人口。即便不向中原索取土地,我們內部也必將因資源而起紛爭。與其自相殘殺,不若一致對外,拼出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眾人聽罷,心中的野心被瞬間點燃。各自盤算著如何既能儲存本族實力,又能在最終瓜分地盤時獲取更多土地。 這一番思量,竟將這三十萬擴軍生生又增加了二十萬。

兀赤對這一結果甚是滿意,繼續說道:“其二,我們要強化邊城防務,以防南朝反攻。每個部族負責一座邊城,若誰的邊城失守,不論最終勝負,此部族都將被驅逐至北漠荒原。諸位能否接受?”

眾人對於這一做法,並無異議。畢竟這也算公平的地盤分配,只是擔憂萬一失守,自己的部族又該何去何從。

其中一人說道:“大家拼死固守邊城,本無問題。倘若南朝集中大部兵力專攻一城,我們兵力分散,又如何抵擋?相互馳援之事,需定個章程。”

兀赤回應道:“首領所言極是。我們增兵三十萬,正是為此做準備。如今能夠擴至五十萬,就更增加了我們的勝算。這部分兵力,將作為機動增援,確保每座邊城都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

眾人聽聞,方才放下心來,說道:“大汗所慮周全,我等定當誓死守城,請大汗繼續部署。”

兀赤道:“為確保與慶王決戰的勝算,拓展我們的戰略縱深,減緩南朝的兵力增援速度,我們於東線繼續向南推進一百里,再奪取五座城池,構建第一道防線。我軍的優勢在於馬戰,一百里對我們而言,不足一天的馬程,進退自如。而且,我們胡羌汗與南朝合作多年,對於南朝的戰法瞭解甚多,而對此次南下,也已做好萬全的準備。只要大家合作一心,攻城略地,定能勢如破竹。”

有了之前攻破邊城的經驗,這些北方馬上民族對於攻城的戰法早已熟透,戰馬快速機動,一天二百里;加上火攻石轟,遠端攻擊。南朝久未修葺的城牆,就像豆腐一樣容易砸碎。所以,眾人說道:“大汗放心,定能手到擒來,攻城如探囊取物。”

兀赤心中暗自高興,沒想到胡羌汗幾十年的心血,最後竟然都歸了自己,也不枉這些年對他忠心耿耿。他接著說道:“此作戰計劃,由每兩個部族聯合執行,聯合防守,大家要相互守望相助,誰若有異心,其餘各族心齊心誅之。三天之後,我要見到結果。待拿下這五座城池,我將親率四十萬大軍,與慶王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