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下毒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到清涼臺一眾貌美婢女,倒是證實了果郡王風流成性的傳聞,孟靜嫻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她也試探過允禮,但允禮並未表現出其他意思,只說是可憐她們的身世,她只好作罷,不再提此事。
但眼看著那些婢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與允禮朝夕相處,配合默契,她又如何忍得下這口氣呢!這件事終究是根刺,紮在自己心裡。
幸好蘭芝發現得早,勸導孟靜嫻已是嫡福晉,無需跟這些丫鬟計較,就算將來收了房,也不過是做個格格侍妾的,怎麼也不會越過福晉去,如今要做的是把整個王府掌握在自己手中,早日誕下嫡子,這世子之位是跑不了的,而到時候任憑果郡王如何胡鬧,都威脅不到孟靜嫻的地位。
孟靜嫻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她心裡還存著那一絲真情。詩經有云: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多少女子被一個“情”字耽誤,白白浪費了大把時光。
蘭芝、玉樹是旁觀者清,她們只能規勸著,為孟靜嫻撥開迷霧,指點迷津。
成了家之後,果郡王允禮就不再像之前一樣出去浪了。他反而收了心,有時獨自一人在書房,有時陪著孟靜嫻,偶爾也和夏冬春在一塊,一段日子相處下來,他發現孟靜嫻與自己倒是很能聊得來,詩詞歌賦、談古說今,二人有時還會來個琴笛合奏,頗有惺惺相惜之感。
而對於夏冬春,她雖然琴棋書畫不怎麼精通,頭腦有些空空,但好在不愛惹事,有時就在一旁拍手叫好,倒也讓允禮多了幾分好感。
而太后和大胖橘聽說了果郡王府的一派和諧也是十分的驚喜,太后又賞賜了不少好東西,大胖橘則放下了心,心裡嘲笑這個十七弟果然是個風流之人,一見到女人就離不開了,但嘴上卻抱怨十七弟成婚後有了福晉就忘了自己這個皇兄,害得他連個說話的人都沒了。
如今後宮裡賈嬛失寵,老人又不怎麼得寵,華妃也不出來爭寵,這後宮就成了新人的天下。妙貴人最得寵,貞嬪緊隨其後,昭妃和賢嬪稍遜些,大胖橘一下子得了四個美人,且風格各異,可是讓他好好地體驗了一把。
妙貴人活潑機靈,貞嬪明豔動人,昭妃才華橫溢,賢嬪嬌憨可愛,有些像年輕時的齊妃。身邊圍繞著這四個美人,大胖橘感覺自己越活越年輕了。
而朝堂上也傳來不少好訊息,年羹堯大敗敵軍,狠狠挫了敵軍的銳氣,給自己長了臉;自打昭妃入宮後,鈕祜祿氏一族也不再跟自己對著幹,敦親王也收斂了不少;富察氏族又在西南立下戰功;江南水患得到遏制,流離失所的災民都回到了家鄉,對自己感恩戴德。
這一樁樁好訊息傳來,大胖橘愈發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那些質疑自己皇位的聲音越來越小了,想著過了年就會有三個皇子誕生,大胖橘覺著人生得意不過如此!
前朝跟後宮是緊密聯絡的,後宮的女人得寵,前朝的家族也會更加穩固,反過來,家族在前朝立下功勞,後宮的女人也會更加得寵。眼看著昭妃、賢嬪、妙貴人越來越受寵,宜修徹底坐不住了。
這幾個人都是出自滿洲大族,昭妃和賢嬪還是出自上三旗,身份顯赫,若有一日誕下皇子,將來登基的可能性也會更大,到時候哪裡還會有自己這個母后皇太后的地位呢!
宜修去找了太后,拿烏拉那拉氏與烏雅氏的榮耀說事,直言自己這個皇后地位越穩,烏拉那拉氏與烏雅氏在前朝的地位才會更牢靠。
太后聞言卻不以為意,勸誡宜修要賢惠大度,誰當皇帝你都是母后皇太后,這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但宜修明顯想要的更多,她只想大權在握,讓皇帝當她的傀儡,被太后反問若是弘暉登基你也會如此嗎?這一下把宜修問住了,遲遲沒有回應。
太后嘆了口氣,直言哪怕是親生兒子,也不會容忍自己的額娘對朝政之事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