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

沈傾城微眯了雙眼,看看低頭連耳根都紅了的程武,還有前面一瘸一拐走著的蘇嬋娟,心裡暗自八卦起來,發現新大陸了,這兩人有詭異哦!

沈傾城不知道,自己也有如此八卦的時候,她以前很少跟同事開這種玩笑的,只有跟蘇嬋娟這樣的好姐妹,她才會凸顯出小女兒的心態,她甚至覺得,有時候看著好姐妹吃癟,真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

蘇嬋娟生氣了,她可不敢再去惹她,玩笑太過也不好,接下來,為了不虛此行,沈傾城讓程武找了一個當地鹽場的工人帶她們參觀鹽場,也見識一下古代原始的製鹽工藝。

程武找來的是一名有五十多歲的老人,給了他一小塊碎銀,老人熱情地為沈傾城等人介紹起製鹽的方法來。

“夫人小姐請看,海灘上有許多大片大片的鹽田,裡面是鹽泥,春夏秋三季,陽光比較強的時候,每月會有兩次大潮,海水淹過這片鹽泥,鹽泥汲取海水中的鹽分,海水退去過後,將這些鹽泥用耙子耙松,再經太陽曬上幾日蒸乾多餘的水分,這片鹽泥就含有很高的鹽分了。”

蘇嬋娟從未見過這些,眼睛亮亮的,“難怪,我說這些田裡為何沒有種莊稼!”

老人見她一臉的興趣,挺了挺腰桿,帶著幾人走到一個池子旁邊,又道:“這個叫鹽池,是專門加工過的,底部鋪了細密的席子,我們的任務就是將含有鹽分的鹽泥刮起來放進鹽池,在上面澆上海水過濾,出來的水從鹽池旁邊預留的小口流入一側的池裡,這就是滷水。”老人又緊走幾步,指著一個巨大的石槽道:“滷水只好後,再將它挑到鹽槽上,滷水再經過烈日的蒸發,就可以得到白花花的鹽巴了。”

“原來,鹽就是這樣製成的。”蘇嬋娟感嘆。

“小姐這就不懂了吧,這是海鹽,另外還有井鹽湖鹽,製作工藝各不相同,不過最 方便的是咱們的海鹽,這大片大片的沙灘,有的是地方,有的是海水,咱們鹽關縣好幾處鹽場,在方圓百里都是出了名的。”

沈傾城聽了老人的敘述,也有些震撼,製鹽的工藝她以前在書籍中讀到過,但親眼看見卻又是另一番感受,但是這佔地甚廣的鹽田,看著就很讓人震撼,再看已經曬好的白花花的鹽,在陽光下閃耀著晶瑩的光芒,煞是好看,這種感覺是以前無從體會的。

她心中感慨,隨口問道:“老伯,這裡一年能產多少海鹽啊?”

老人更是沾沾自喜,指著眼前的石槽道:“咱們這片鹽場,這樣的石槽有一千多個,每年能產出三十多萬斤海鹽。”

“可是,這一帶莊稼收成很差,你們吃什麼呢?”沈傾城看過去,這靠近海邊的地方,更是連一片莊稼的葉子都難見到。

“你們看,這些鹽田都用石頭壘起來的,叫‘衝’,海水退潮的時候,這道衝還可以攔住一些魚蟹,等海水退下去,咱們就可以來撿魚蝦了,只是這魚蝦吃得太久也難以下嚥,市場上糧食又貴,我們這些辛辛苦苦做工的吃不起啊!”

老人說著,眼裡的光彩褪去了些,沈傾城心中一動,“聽說陸縣令曾經動員大家修築防洪堤,對著鹽場是不是影響很大?”

“那是當然,修了防洪堤,能進來的海水會少許多,陸大人說得輕巧,到時候沒有鹽吃,又該找我們的麻煩了!”老人提起這件事很是不屑。

沈傾城默然,鹽場中還有許多工人在幹活,對於他們來說,這片鹽場就是他們生活的依靠,可是,保住了鹽場,海水肆虐的時候,淹沒兩天,不要說鹽場,就是房屋都難保住,水火無情,誰又能說得清呢?

蘇嬋娟在鹽場看了一圈,就失去了興趣,陽光越來越強,已近午時,一行人便回了鹽關縣。

飢腸轆轆,沈傾城索性帶蘇嬋娟下館子,蘇嬋娟從來沒有單獨出來用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