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就可以訓練處至少六十萬的部隊出來,這樣就能彌補淞滬和南京兩場大戰****精銳的損失了。

“冷師長似乎還沒有回答剛才的問題。”

“當然,我現在就回答,既然威脅最大的就是磯谷師團,那我們就吃掉它!”冷鋒重重的說道。

“吃掉磯谷師團,冷師長,我沒聽錯吧。磯谷師團號稱鋼軍,他本人更是兇狠狡猾著稱。你怎麼吃?”

“誘敵深入,掐頭,去尾,令其首尾不能兼顧,再截斷其腰腹,大局可定。”

這也太容易了?

就這麼幾句話,就把磯谷師團的命運給定了,顯然不可能,這裡面每一個詞,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是冷鋒的想法倒是跟之前李德鄰、白健生等人推演預謀的不謀而合。

跟日軍打陣地戰,拼消耗,那絕對是愚蠢的做法,首先逐級抵抗本來就是消極的戰法,若非迫不得已,任何一位將領都不會選擇這種戰法。

當時,他們想過,在津浦以北,以一部分兵力固守陣地,吸引和消耗日軍,再以部分兵力深入敵後,襲擾和牽制敵人,以強大的機動兵團主力迂迴至此人的側翼,主動出擊,從內線跳到外線作戰,化被動為主動。

但是這個戰法比較冒險,跟軍令部制定的內線作戰原則是相違背的。

徐州會戰,當初的想法就是拖延時間,所以,戰法十分保守,統帥部的參謀人員,包括軍令部作戰第一廳廳長劉斐在內,都傾向於內線作戰。

畢竟在徐州作戰的****都是雜牌軍,武器裝備低劣,人員參差不齊,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淞滬會戰的覆轍。

如果讓日軍一瀉千里,衝進豫東平原,從平漢線直下武漢的話,那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統帥部必須考慮抗戰未來的大局,所以選擇了相對保守的內線作戰。

但是李德鄰是不甘心的,這樣被動防禦,局面並沒有得到徹底的改善,而且對於國力羸弱的中國來說,要保留更多的元氣,以爭取在未來的戰爭中能夠迅速的轉入反攻。

“冷師長,能具體談一談嗎?”

“日軍雖然在津浦路南線遭遇挫敗,損失很大,可對於華北方面軍而言,這些損失只是紙上的一些文字和傷亡數字而已,他們並沒有遭遇過挫敗,所以,接下來,日軍一旦南下,必定貪功冒進,這幾乎是所有日軍前線指揮官的通病,而磯谷師團號稱鋼軍,更是驕狂不可一世的代表,所以,想要誘敵深入並不難,我們可以放開正面陣地,部隊悄然運動津浦路的左右兩翼,等到他們把戰線拉長之後,將深入的日軍先頭部隊包圍,然後側擊日軍的主力的左翼,並派一支部隊掐斷他們的糧草和彈藥供應,再採取穿插分割的方式,將日軍主力截為數段,分而殲之!”冷鋒簡單的解釋道。

“如何確保日軍一定上當呢?”

“犧牲,總要有人做出一定的犧牲,必須不能讓日軍認為我們會死守陣地,與它正面對抗。”冷鋒道。

“怎麼才能做到?”

“阻擊日軍的部隊一定要狠,要讓日軍覺得這就是我們的主力。”

“冷師長不要忘了,還有另外一支日軍,坂垣師團號稱鐵軍,這兩支日軍指揮上必定是相互策應的。”石友三道。

“坂垣師團在實力上不日磯谷師團,但是他們誰都想第一個佔領徐州,這一點我們是可以利用的,只要坂垣師團稍微推進快了,那麼必然會刺激磯谷師團,反之亦然。”

“利用坂垣來刺激磯谷,這個想法太膽了!”楊傑非常吃驚,這個冷鋒真的是異於常人,都說他膽子大的出奇,傳聞一點兒都不差。

這太難了,這得需要多高的指揮能力才能做到,尤其是將手下的部隊如同自己的雙臂一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