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用鉛筆在邊界地圖的烏蘇里江裡沿著中國江岸劃了一條粗線,以至於釀成了綿延近百年的中俄邊界糾紛。俄國割去的這塊土地都是和中國東北一樣的肥沃黑土地,全境原始森林密佈,有廣闊的荒原溼地,有著蘊藏豐富的煤鐵和石油資源。水量巨大和魚產豐富的黑龍江下游至海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的懷抱,而中國也永遠失去了東北的入海口。庫頁島,面積7。6萬平方公里,原為中國第一大島,自唐朝以來就為中國正式管轄,歷代都有明確記載。全島森林密佈,有眾多的湖泊、沼澤,漁業及煤、石油、天然氣資源極為豐富。俄國將其佔領後,改名為薩哈林島,最初是作為犯人的流放地。著名作家契訶夫曾上島體驗生活,寫下了《薩哈林手記》。現在,薩哈林島成為了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重要基地,部署有威力巨大的洲際導彈。海參崴,俄國佔領後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成為俄國在遠東地區第一大城市和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這個大港口與日本和朝鮮隔海相望,成為俄國進入太平洋的門戶,戰略地位異常重要。這裡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伯力,在唐代為黑水都督府駐地,清代由吉林將軍管轄。俄國佔領後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現在有人口60多萬,成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俄國遠東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哈巴羅夫斯克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隔江與中國的黑龍江省撫遠縣相望。

歷史已經證明,像中國東北這樣的地區,既資源豐富又適合人類居住,無論是工農業還是生態開發上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在人煙稠密的地區已經開發淨盡的今天,這些地區實在是已經成為了國家的生命線。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中下游的廣大黑土區,其損失和影響之巨大怎麼估計也不過分。到了1864年,沙皇俄國費時盡百年,終於征服了大、中、小三帳哈薩克政權,與中國的西北邊界接壤了。沙俄政府乘中國太平天國內亂方息,以武力相威脅,逼迫**的清朝與其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約記規定中俄的邊界線以常駐卡倫,也就是邊界哨卡為標誌。而俄國單方面劃定的地圖,已遠遠越過了中國的邊界卡倫,深入新疆內地。當清朝談判代表提出異議時,俄國竟出動大軍,將孤立無援的清軍卡倫一路驅逐到了俄國的主張邊界內,蠻橫地奪佔了中國近44萬平方公里土地。這些地區都是新疆西北部最肥沃的耕地和草原,還有天山山脈周圍的眾多湖泊。其中,有巴爾喀什湖,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原來最大的鹹水湖。伊塞克湖,面積8000平方公里,是中國原來的第二大咸水湖。哈薩克的原首都阿拉木圖和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都在這片地區內。這裡還蘊藏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近些年中國政府已經和哈薩克政府簽訂了協議,準備共同開發。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首領阿古柏侵入新疆,佔領了很多地區,準備據為己有。俄國當即以此為藉口,出兵佔領了新疆伊犁地區,對外稱代清朝暫時“管理”,實際上是要和阿古柏共同肢解新疆。清朝這次表現了極大的勇氣,派出佐宗棠大軍前往新疆平定叛亂。經過數年戰爭,清軍終於打垮了阿古柏侵略軍,收復了除伊犁外新疆全部地區。清朝又派出代表和俄國商談收回伊犁,經過艱苦談判,簽訂了《伊犁條約》,沙俄總算放棄伊犁,但又從中國割去了阿爾泰山以西,額爾齊斯河上游4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包括了一個大淡水湖齋桑泊。《伊犁條約》後,沙俄又陸續和清朝簽訂了幾個勘界議定書,又從中國割去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