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悟,也時時有擊節叫好的衝動。
“奇文共欣賞,疑義想與析”,我先翻譯出卷二《通往自立之路》,供家長內部傳閱。後由尚瑤女士將譯本推薦到以編輯自閉症相關書籍而聞名的華夏出版社劉媧小姐手中。劉小姐即著手向日方購買版權。今年三朋,明石女士來滬講座,劉小姐親赴現場,與明石女士表達出版意願。劉小姐的誠意令明石女士感動,使之返日後立即斡旋,不日奏效。於是,我鼓起餘勇,在工作與育兒之間,擠出時間的碎,拖拖拉拉地繼續翻譯卷一《原汁原味的育兒》和卷三《為了工作,加油!》。
在三卷育兒經中,穿插著不少譯者的按語和註解,尤其以第二卷居多。第二卷是最先著手翻譯的,原先沒想到會出版,所以在譯文中加註也無傷大雅。譯事艱苦,猶如爬山,這些譯者注就像途中歇腳的亭子,可以在此憑欄佇望一下。第一卷與第三卷是以出版為前提開始翻譯的,是故譯文嚴謹有餘而清通不足,註解陡減,非到萬不得已決不加註。蓋因在第二卷的“山中”搭建的亭臺樓榭過多(有些還有違章建築的嫌疑)遲到有礙對自然景色的觀瞻,故而自行收斂也。
正好入戲最深的必是讀透劇本的演員,對原著感悟最深的多是譯者本人。我從這套育兒經當中獲益良多,犖犖大者有五個方面。
其一,培養孩子的心志重於一切。我們許多家長往往脫離實際,拼命給自閉症兒女搞應試教育,偏重桌面練習;稍高一層次的家長會去兼顧生活技能、社會規則的培養。熟知育兒之最高境界,更在於培養孩子的主見。在奴役殘障青年的非人事件頻頻曝光的今天,我可不願把兒子的幹活技能訓練得爐火純青卻供那些心懷叵測之徒使喚。為此,我們要貼近孩子的心聲,呵護他們自尊與主見之脆弱的萌芽,因為這是其將來有尊嚴地活在人世間的思想基石。
其二,紮根地域社會,邁向融合共生。隨著孩子的長大而與正常社會漸行漸遠,這不利於其個體的成長。就像任何花草不可脫離空氣’水分和土壤一樣,我們的孩子一旦脫離社會之土壤和地氣,就會逐漸枯萎。為此,我們作為家長要辛勤地為自己的孩子耕耘地域社會。鑑於社會之障礙要遠遠大於孩子本身之障礙的現實,我們家長在地域社會的修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能在融合共生的道路上邁出多遠。
其三,在地域社會理解、接納孩子之前,身為家長的我們得先理解、接納孩子,瞭解孩子的侷限和潛力,善於欣賞其與生俱來的“缺陷之美”。在斷臂納斯塑像和釉面開片的哥窯瓷器剛剛面世之時,人們並不看好,此後“瑕疵”卻被世人充分挖掘,推至審美最高層次,遂以其天然的缺陷美在藝術史上獨樹一幟,獲得社會認可。換個積極的角度來欣賞自己的孩子,既尊重了孩子的特殊性,又調整了自己的心態。
其四,培育孩子勞動的理念及正確的金錢觀。馬克思認為,勞動使人與動物從根本主產生了分野。勞動是我們孩子“部分謀生”和“有意義地消遣人生”的手段,而勞動所得——金錢則是其賴以生存生活的物質基礎。我希望孩子將來不要僅僅停留於溫飽的層面,還要像徹之一樣,獨自騎車外出旅行,享受精神生活的愉悅。
其五,自閉症家庭的齊心協力極其重要。任何體制和福祉事業都有其固有的惰性,需要人們群策群力、花時間花精力去推動。令人稱羨的國外之自閉症福祉現狀並非一蹴而就,不是經濟發展至一定程度的必然歸宿,而是其家長們一起奔走呼號,持續失去輿論,進而影響決策層的結果。倘若都在各自為戰、獨善其身或逡巡觀望,餡餅怎麼會從天上掉下來?干預自閉症是一場在我們有生之年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賽,伴跑者(家長)不在了,選手(孩子)怎麼辦?人生又如一趟駛向遠方的列車,我們中途下車了,尚留在車上的孩子怎麼辦?孩子之於我,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