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但這樣做帶來的後遺症就是天皇利用各藩為自己創造的影響力,不斷的讓皇族滲透進軍對和政府中。
同時暗中挑起陸海軍的對立,讓皇族逐漸的掌控住了這個國家。
當明爭暗鬥的各藩察覺這個情況的時候,卻無奈的發現自己對於這樣的局面已經無可奈何了。皇族在當時的中下層民眾和軍隊中,已經有了自己廣泛的支持者。
任何人想要進行改革,都需要掛上他們的名號。天皇已經從以前虛幻的神,被他們造成了現在實際掌控日本的神。
在試圖改變這種情況的各藩與皇族的互相角力、平衡和妥協中,藩屬們的勢力漸漸的被新興的資本勢力和隸屬皇族的藩屬們取代。
而到了裕仁時期,皇族雖然表面上脫離了日本的掌控權。但實際上,皇族卻依然把控著整個日本的運轉。
從資本,到軍隊,再到內閣。裕仁雖然平時幾乎從來不在御前會議上表示自己的意見,但只要他願意那麼從內閣到軍隊的撤換,完全可一言而決。
閒院宮載仁、伏見宮博王、西園寺公望……等一大批的日本皇室成員或與皇室有著牽扯的人物,進入了包括內閣、軍隊在內的各個體系。幫助裕仁在實際控制著日本。
而在民間,裕仁則是擁有著無可匹敵的人望。即使是那些改革派試圖要推行自己的改革,也需要掛上皇家的名義以示正統。
“可惜啊……正確的道路,志同道合之士總是太少。所有人,都在盲從而看不清未來的方向。我們的力量還是太過薄弱,無法撼動激進派的根基……”
雖然石原莞爾在大本營激進派中已經被奉為英雄,但實際上他卻極為反對現在激進派的那一套東西。
這種格格不入,讓他只能是成為激進派的圖騰而非實際領導者。相反的是,他所看不起的東條上等兵因為對激進派的理念極為欣賞推崇,是以現在隱隱的意見是激進派的領袖人物。
這對於石原莞爾來說,卻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舊式的人物、舊式的理念和想法,終究會被歷史的大潮掃進垃圾堆裡。無論他們是否願意,這就是潮流。”山本五十六冷笑著道:“等著吧,或許數十年後會有後人懂得我們甚至感激我們。”
“我們為日本埋下的,是希望的種子。而他們所做的,卻是將日本的根基摧毀。在未來,他們會成為過去而我們也會成為過去。但我們的理念會留下來,那些後輩們終究會理解我們的苦心……”
在山本五十六和石原莞爾在感嘆的時候,裕仁卻在和西園寺公望商談著現在的局勢。
“陛下啊……很早之前,我便已經警告過軍部和帝國。中國戰場不可輕易涉足,和帝國相比哪怕我們不承認這也是事實,中國太過龐大了……”
西園寺公望看著裕仁,苦笑著道:“我們就像貪心的小蛇,還沒有等自己長大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將一頭大象吞下。沒有跟上成長的身軀,沒有強大的消化系統的我們終究是吃虧了……”
裕仁臉色很難看,西園寺公望的確很早就曾警告過他。中國戰場上的進攻,不宜輕易展開。可惜的是,在淞滬和重慶取得的優勢讓裕仁衝昏了頭腦。
他一度認為,西園寺已經老了。他的那種觀念早應該淘汰了,自己將會成為歷史上比之明治天皇更加偉大的人物。
而那些好大喜功的陸軍部隊也不斷的告訴他,戰爭很快就會結束。抱著這種觀念,裕仁開始一步步的跟隨陸軍陷入了中國戰場。
等裕仁醒悟過來,想要抽身而出的時候卻發現已經來不及了。付出了巨大犧牲的日本,不可能灰溜溜的退出中國。
而佔據了優勢、強硬的聯合政府,更加不可能和日本進行談判。這時候裕仁和大本營才發現,被他們幹掉的蔣中證是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