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馮玉祥通電下野離包頭赴蘇聯考察後,石友三在晉軍的拉攏下隨即便在包頭宣佈投降晉軍閻錫山。當然,這並不算完。
馮玉祥在蘇聯和國民黨的支援下返回國內,決定出兵支援北伐,五原誓師後組成國民軍聯軍。石友三趕緊乘車前往五原賠罪。
一見馮玉祥撲身跪在地上嗷嗷大哭起來,馮玉祥念及舊情便說:“過去的事,一概不談,過兩天我就到包頭去!”隨後國民軍聯軍總部遷至包頭,石友三叛離閻錫山晉軍編入國民軍聯軍,再度投靠馮玉祥。
這次投靠就完了麼?!當然沒有,人家老石的輝煌經歷就是讓三姓家奴呂奉先都自愧不如啊!其後蔣桂戰爭爆發,馮玉祥搖擺不定,先命石友三進軍襄樊支援桂系,桂系失敗後又命石友三進軍武漢擁護蔣中證。…;
隨後,蔣馮戰爭爆發,石友三在蔣中證收買下叛離馮玉祥,率部開赴許昌投蔣,後改駐山東德州。這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你們太看不起人家石友三了!這才叛變了幾次啊?!
同年秋,石友三任安徽省主席,受命率部南下討伐陳濟棠和桂系。石友三不願南下,轉而支援唐生智反蔣,率部進軍長江北岸,炮轟南京,後撤往河南新鄉。
不久,唐生智敗於蔣中證,石友三毫不猶豫的立即轉而通電投靠閻錫山,蔣中證礙於閻錫山於是沒有懲罰石友三。
隨後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反蔣,石友三於是重回馮玉祥麾下,參加中原大戰,受命率10萬大軍進攻隴海線。
其後,張學良通電擁蔣,入關參戰,石友三見狀立即通電響應張學良,率部割據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
現在嘛……石友三接受汪精衛廣州國民政府的任命,再次死不要臉的反叛!出兵開始反對張學良!
平心而論作為軍人,石友三曾經是非常優秀的。剛剛入伍的時候,他才不過是馮玉祥手下的一名馬伕而已。十多年後,便做到了西北軍中最精銳部隊的軍長,與韓復榘齊名,並稱“韓石”,是馮玉祥打仗時最為倚重的哼哈二將。
他本人在軍事素質上無可挑剔,無論是投彈,還是槍法,均為軍中第一。帶兵方面,在以治軍極嚴著稱的西北軍中也堪稱翹楚,北洋時代,其部曾是外國公使參觀的指定部隊,多次接受各國要人檢閱。要放在後世,石友三的部隊,那就是標準的國家儀仗隊。
可惜這人腦子有問題,他的反叛似乎儼然就是家常便飯,後來更成了一種無來由的純生理反應和習慣。
事實上他加入張學良的東北軍後,那待遇不可謂不優,不可謂不厚。6個師的編制,每月軍餉70萬!無論是跟最早的西北軍系統,還是後來的老蔣系統(這個系統裡面,中央軍和雜牌待遇大相徑庭)比,都超出遠矣。
要知道,閻老西為了拉他進“反蔣聯盟”,也不過開出了一次性80萬的價碼,最後還賴皮沒捨得給,到手的連對摺都不到。可是汪精衛這次派人過來拉攏,“酬金”是多少呢?50萬!!比張學良給他的每月軍餉還差著20萬哪!!可石友三竟然就滿口答應了!這可把張學良氣的直罵馬勒個巴子。
其後秉承著“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倒戈職業道德,新銳“倒戈專家、呂奉先敗退”石友三收到錢後,很快就替廣州方面出頭兵起華北。
當然,明面兒上石友三肯定不會說自己是收錢辦事。按照民國的習慣他一封通電發了出去!
通電上曰:“其上銜首為粵方,次列吳佩孚,再次為閻、馮”,指責蔣介石、張學良“用軍閥手段,瓜分冀、豫、察各省地盤。”
並表示:“友三等以身許國,寧敢後人,為整師旅,同申討伐,沉舟破釜,義無反顧。”隨後,石友三對部下命令“開始沿平漢路北進,第一作戰目標是佔領石家莊,第二作戰目標是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