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袁茂彥聞言一愣,隨即笑眯眯的道:“當然!我們國防軍的漢子,向來是一口唾沫一個釘!不玩兒虛的!”李漢魂沉默了好一會兒,點了點頭。
第二日,還在頭疼南京之事和汕頭日本人尋釁的陳濟棠收到了來自於李漢魂的通電。
“日寇侵閩,佔我呆灣!對西南即猛進突飛,期生吞而活剝,對東南、華北更縱橫捭闔,圖鷸蚌之兼收!本集團軍現誓為禦侮救國而犧牲,自應披髮纓冠,當仁不讓,豈宜舍近圖遠,坐誤時機。餘空有救國有心,卻無迴天無力,謬兼疆寄,心竊恥之。敢封金掛印,奉還大命……”
《論中國》讀書筆記(1)
    基辛格,毫無疑問的是美國最早以國家立場來研究中國的學者。作為中美關係緩和的先遣隊和推動者之中就包括亨利。基辛格。
    在2011年5月27日基辛格迎來了自己88歲的生日,同時他嘔心瀝血之作《論中國》也在這一天在美國各大書店正式上市,並迅速榮登亞馬遜排行榜前十。
    2012年10月,《論中國》簡體中文版上市。
    作為公認的第一位叩動新中國門環的美國高官,作為過去40多年中出訪中國50餘次的資深外交家,有著“最瞭解中國的美國人”之稱的基辛格,用世界視角、國際眼光,重新解讀中國的過去和未來。
    讀過《論中國》這本書,才會知道這是基辛格先生的戰略理論以及對中國問題數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其中的各種資料、分析和結論皆是這位“最瞭解中國的美國人”反覆研究而得出。並非各大電視臺那些連中國都沒有來過的評論家們的臆想。
    “中央帝國”的隕落
    《論中國》書的前半段,基辛格介紹了中國從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淪落為晚清時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
    清以前的中國,雖然王朝更迭但始終作為地區大國的姿態出現。“中央帝國”的思想已經滲入骨髓。但這也導致了中國人釀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自我意識。
    至於願與中國通商的周邊國家,天朝皆視其為“蠻夷”,稱通商為“朝貢”,以示承認中國的至尊地位。
    中國“挾其獨特的傳統和千年養成的優越感”步入近代,清廷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其對外國通商和技術革新漠不關心。尤其是對“匠人”的地位,總是以極為低下出現。
    於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藉助工業革命的洪流,西方超越了中國。
    英國人用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的大門,自此,列強分沓而至。僅僅不過10年,中國從輝煌中跌落,淪為殖民實力爭奪的目標。
    隨後,整個中國經歷了數十年崩裂、探索、混亂和迷茫的階段。饑荒、軍閥混戰、政客弄政、貪官汙吏……等等不斷的在中國上演。
    有人絕望,甚至開始自我蔑視、批判。更有甚者開始要求徹底推翻整個中華文化。這無疑是最為兇險的時代。無數人在這個時代如螻蟻般死去,沒有人對這個國家抱有希望。
    這裡成為了列國殖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