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感動。他點了點頭,說:“好,就依你之計。我會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討此事。”

幾天後,皇帝在朝堂上宣佈了羋瑤提出的改革計劃。不出所料,計劃一經提出,便遭到了一些保守派大臣的強烈反對。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減輕賦稅,朝廷的財政收入將大幅減少,如何維持國家的運轉?加強對官員的監督,豈不是對我們的不信任?”一位老臣激動地說。

“是啊,陛下,改革需謹慎,不可貿然行事。”其他幾位大臣也紛紛附和。

羋瑤看著這些反對的大臣,心中早有準備。她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說道:“各位大人,我理解你們的擔憂。但如今的北齊,若不改革,必將走向滅亡。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若百姓生活困苦,國家又怎能繁榮昌盛?減輕賦稅,看似會減少朝廷的財政收入,但從長遠來看,卻能激發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經濟的發展,最終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而加強對官員的監督,是為了整頓吏治,確保朝廷的政令能夠得到有效執行,這是為了北齊的未來著想。”

羋瑤的一番話,有理有據,讓那些反對的大臣一時無言以對。皇帝見此,心中暗自讚賞。他果斷地拍板決定:“此事就這麼定了。改革勢在必行,朕會全力支援。若有誰膽敢阻撓,定將嚴懲不貸!”

在皇帝的支援下,羋瑤的改革計劃正式開始實施。為了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她親自挑選了一批正直清廉的官員,組成了改革小組,負責具體的實施工作。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實施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重重困難和阻力。一些地方官員陽奉陰違,表面上支援改革,實際上卻暗中破壞;一些富商巨賈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也想方設法地阻撓改革。

面對這些困難,羋瑤並沒有退縮。她一方面加強對改革小組的監督和管理,確保他們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另一方面,她積極與各方勢力進行溝通和協調,爭取他們的支援和理解。

在改革的過程中,羋瑤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和謀略。她利用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巧妙地分化瓦解了一些反對勢力,為改革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過幾年的努力,羋瑤的改革終於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賦稅減輕了,收入增加了,社會秩序也逐漸穩定下來;朝堂上,貪汙腐敗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官員們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政令得以暢通無阻。

看著北齊逐漸走向繁榮,羋瑤心中充滿了成就感。然而,她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她知道,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推進。

就在羋瑤和王子軒為北齊的未來繼續努力奮鬥的時候,一個新的危機悄然降臨。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近年來勢力不斷壯大,他們覬覦北齊的富饒,時常在邊境地區騷擾掠奪。

面對突厥的威脅,北齊朝廷再次陷入了緊張的氣氛之中。皇帝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羋瑤和王子軒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各位愛卿,突厥屢次進犯我邊境,如今已成為我北齊的心腹大患。今日召你們前來,就是商討如何應對突厥的進犯。”皇帝神色凝重地說。

一位武將站起身來,抱拳道:“陛下,臣願領兵出征,將突厥趕出我北齊領土!”

其他武將也紛紛表示願意出征。然而,一位文官卻憂心忡忡地說:“陛下,突厥騎兵驍勇善戰,且機動性強。我們若貿然出兵,恐怕難以取勝。不如先加強邊境防禦,再尋找機會與突厥談判。”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各執一詞,莫衷一是。羋瑤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暗自思量。她想起了多年前與南楚的那場危機,當時她採取的拖延時間、暗中準備的策略取得了成功。這次,或許也可以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