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魯與兵從們吃罷乾糧,餵了馬匹,時辰已過午時,正都坐在亂石上打盹休憩,忽聞城門樓上一通鼓聲,隨後吊橋徐徐放下,城門半開,一隊人馬走了出來。為首一員將軍面露和善之色,拱手對胡和魯這邊高聲說道:“聖上有旨,宣蒙古信使覲見!”

胡和魯一行急忙起身,牽著馬匹走過吊橋,來到城門前。領頭將軍微笑著對胡和魯說道:“吾乃賀蘭山關守備副將塔庫海,請信使不辭辛苦隨我護衛人馬前往中興府覲見聖上。”隨後看了看胡和魯腰間的佩刀,胡和魯明白用意,吩咐所有隨從將兵器解下交與其中兩人在城外等候,其餘人等縱身上馬隨塔庫海緩緩進入城中。

胡和魯等人走過寬厚的克夷門城門洞,迎面見那道路兩旁分列眾多兵馬,鐵盔鐵甲,軍容嚴整。城門後面還有一個方形內城,城牆上站立著無數軍民居高臨下望向他們。滾木礌石、弩箭兵器堆得到處都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這內城的作用就是一旦城門被敵軍攻破,殺入進來的時候,可將敵軍困在內城裡面,從城牆上用弓箭或引火攻擊,如同甕中捉鱉。

隊伍中一員將軍一拱手,正是去中興府稟告的牙將,朗聲說道:“有請信使隨吾等啟程覲見聖上。”身旁的塔庫海一拱手說到恕不遠送,胡和魯回禮之後,與牙將一起並馬領頭,兩腳一踹馬鐙,策馬奔了起來。兩旁的兵馬緊緊跟上,足有五百之眾,顯是訓練有素,將胡和魯的一小隊人馬裹挾在中間,明是護衛,實是防範,且向蒙古信使展示軍威,浩浩蕩蕩奔向中興府。

這一大隊人馬快馬加鞭,約有一個多時辰,來到中興府皇宮門前,胡和魯估摸了一下路上行程距離,約有幾十里路程。牙將通報後,門前羽林軍早有吩咐,立刻帶著牙將和胡和魯直奔議事大殿,其他人則在宮外等候。

胡和魯隨羽林軍侍衛進入議事大殿,牙將停於大殿門外。胡和魯往裡一看,只見文武大臣分列兩側,夏國皇帝高高階坐在龍椅之上,都齊齊望向自己。胡和魯踱前兩步,右手輕撫左胸,微微一揖,聲音洪亮:“蒙古信使胡和魯拜見大王!”隨後看向皇帝,見這皇帝四十餘歲年紀,面型消瘦,眼眶略陷,顯見是體虛色弱。

皇帝李德旺見進來這位信使,身形魁梧,峻眉冷眼,不怒自威,心想這一個小小信使就如此威風凜凜,他蒙古大軍無往不勝,自是有原由的。

李德旺還未及發話,突然武將之中有一人高聲喝道:“豈有此理,汝個小小信使見到我家聖上,為何還不跪拜行禮?!”胡和魯循聲望去,見喊話之人體型壯碩,濃眉環眼,一副彪悍之氣。胡和魯不卑不亢回道:“吾乃蒙古大汗御賜信使,傳我大汗口諭,如成吉思汗親臨,夏國乃大蒙古藩屬國,焉有大國之君向屬國之王下跪之理?!”

發話之人正是阿沙敢不,聞聽此言,怒火中燒,大踏步衝了過來,手指胡和魯:“爾等蠻荒野民粗鄙無禮,濫殺無辜,別人怕爾等蒙古,吾卻視如草芥,今日就教爾等作人禮數!”說罷,雙手突然環抱胡和魯脖頸,雙腳抵住胡和魯雙腳,猛一發力下壓,用的是摔跤技法的切摔,想讓胡和魯被迫跪下。

哪成想,蒙古才是摔跤的老祖宗。蒙古人自古就以能騎善射和身強力壯著稱,蒙古男子自小就開始學習賽馬、摔跤、射箭等“男兒三藝”。在蒙古,摔跤又稱搏克,有說蒙古是摔跤的發源地之一,是男子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隨時在各種場合進行操練、比賽,可謂個個是身經百戰,而胡和魯又是這其中的佼佼者,怎可能讓你阿沙敢不一招制服?

胡和魯雙腿略微一沉,腰腹一挺,阿沙敢不第一把力竟然巋然不動。阿沙敢不一怔,當著眾人的面子,一個堂堂的將軍怎可連個小小信使都不能拿下!阿沙敢不一聲悶哼,也不管這是大殿之上了,右腿往前一側步,繞到後面別住胡和魯雙腿,上身使出了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