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之士所稱的,很多時候最好的進攻就是防守一樣。為了防止中暑,除了一些常規的防守外,家中常備一些中藥也是必需的。比如具有降暑解毒、化溼和中之效的藿香正氣水;可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腸不適等的十滴水;可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的人丹;多用於中暑昏迷者急救的暑症片。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2) 夏季,身體疏洩的安全通道
夏季避暑人之常情,也是養生之要義,但為什麼還要“無厭於日”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利與弊。一方面強調了夏熱容易使人中暑之弊,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夏熱之利,即疏洩。回答為什麼要“無厭於日”,這還得從其本意說起。
厭,本意是滿足的意思。如人們常說的百聽不厭其本意就是聽了很多次也不滿足還想聽的意思。這裡,顯然不是說不要滿足太陽的照射,而是轉化為了不要害怕陽光、不要怕夏熱的意思,當然,這裡的不要怕並非說你可以跟太陽對著“火拼”,而是一種合理地利用夏熱以接納陽氣,適當地出汗以疏洩之意。
時令的不同就像上面我們提到的,實際上大自然給我們的一種恩賜,讓我們的身體在一種時令轉換中得到了“鍛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應該更多地利用這種恩賜,而不是太多地藉助甚至依賴空調、風扇等來趕走這樣的上等好禮;否則,人體的毛孔在這種冷閉熱張中變得張弛無度,這也正是很多人在沾沾自喜地享受空調帶來的“品質”生活的時候,卻得上了“空調病”等的原因。
需要糾正的是,過去“汗滴禾下土”的超強勞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太陽的照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日光浴反而變成了一種品質生活的享受。一方面是一種自我的調節和放鬆,另一方面則是利用自然陽光讓我們身體得到疏洩,不是透過人工的抽、吸等手段,而是在出汗的同時讓身體的垃圾得到排洩,所以,夏天雖然比較熱,但不要老躲在家裡,至少可以到公園裡、樹蔭下、小河旁邊去活動活動,讓自己出出汗。其實這一點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地都有體會,那些久不出汗的人體質反而會下降,做事提不起神,走路提不起勁;相反那些經常出汗或者偶爾有機會出汗的人,反而有一種自己說不出來的輕鬆。其實道理就在這裡,卸下的自然不是肩背上的包袱,而是排除了那些積澱在體內的“垃圾”。
事實上,疏洩在排除體內垃圾的同時,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空位”,這就像我們的電腦裡面經常性地要作一些磁碟整理相類似,只有清除一些沒有多少價值的東西,那麼進補等才有進得去的空間。試想,還沒有到收穫的時令而體內已經淤積了相當多的東西,那麼,到了秋天如何進補?即使表面上那些進補的東西吃了不少,但實際上往往起不到進補的作用,這是因為沒有很好地疏洩,所以那些進補的東西不能到位就是這個道理。從這裡也解釋了有些生活水平本不錯的人,面對自己可愛寶寶不長身體很發愁的原因,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吃饅頭就長的有肉有個的,自家孩子吃得也不差,甚至明顯地要好出許多,怎麼就怎麼喂也不長個、不長肉的原因。這也是《黃帝內經》提到夏季養生的時候,強調要“使氣得洩”的依據所在。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秋季養生,先滅燥氣之火(1)
第三節 斂氣寧志之秋季養收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