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等到他想到暫緩新政改革,鞏固已有的成果,轉向軍制改革,召孫承宗入宮詢問之時,才看到了熊廷弼等人關於朝廷軍制改革的建議奏本。
熊廷弼在奏摺提出了劃分全**區的構想,這絕對是一個相當超前的想法,這也與朱影龍不斷的循循善誘有關,還有軍區換防制度,這也是防止軍隊大將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令。
袁崇煥也提到了兩點,一是兵役制度,現有的衛所制名存實亡,而募兵制太寬,兵員素質難以保證,畢竟當兵吃苦,而且隨時面臨死亡,除了生計所迫,誰願意當兵?二是,今後朝廷軍隊的編制?他對京營新軍起了極大的興趣,這種“四四”的軍隊編制似乎作戰更有效,指揮更為靈活,還有在旅、團以及設參謀的做法他已經在遼東邊軍中試點,已經取的很好的效果,嚐到甜頭的他建議全國推行。
熊廷弼和袁崇煥兩人在奏摺中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已經意識到了火器的厲害,尤其是火炮集中突擊轟炸的威力讓這兩位赫赫有名的名將念念不忘,奏摺各是獅子大開口管朱影龍索要火炮已經大量的炮彈,而這些由於朱影龍決定了優先海軍的原則,新鑄造的火炮幾乎都被撥給了海 軍,故而對於兩位心腹大將的哀求只能無動於衷。
軍制改革最大的難處並不是對現有的軍隊用新的編制打亂了之後進行改編,還有重新制定將官職稱以及實施皇帝首創的軍銜制度,最難的是兵役制度,這才是軍制改革最根本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有效的解 決,軍隊的強大隻是一時的,曇花一現。
對此,朱影龍早就想到了後世的義務兵役制度,不過這個兵役制度要在等級觀念嚴重的封建王朝實施的話,也只能說是一個有侷限的義務兵役制度。
第二十卷:變法自強之第十一章:軍制改革(六)
制改革也非同小可,雖然他的複雜性遠不如政治,但 是非常廣的,軍隊是國家的柱石,沒有軍隊,就沒有安全,安全都沒 了,就只能任人宰割,亡國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
所以軍制改革一定要計劃周詳,而且更加要嚴格保密,不能對外洩露半點風聲,只能在幾個能絕對貼心的臣子之間秘密商議,一切都在秘密中進行。
首先第一步,削弱軍中勳貴權戚裙帶關係的勢力,軍隊之中最容易形成派系,只不過比較散亂,而且明朝又是文官統帥武將,甚至宦官掌軍隊實權,加上軍備廢弛,裝備羸弱,又沒有像徐達、常遇春以及藍玉這樣的開國大將,故而明朝的軍隊是從強到弱再到極其弱的,不然袁崇煥坐擁二十幾萬大軍對只有數萬人馬的皇太極也只能採取堅守的策略,還有軍隊裡面的蛀蟲,吃空餉,倒賣甲庫等等,還有士兵常年不在軍 營,也不操練,跑出去給人看家護院的也有,上街叫賣做生意,耍把式屢見不鮮,故而軍制改革首先的是裁冗留精,清除害群之馬。
於是朱影龍命軍機閣發下“全國武備整頓整傷”的詔令,命令全國凡屬軍官、士兵身份的在詔令到達之後三天之內必須歸所在營地,逾期不回營者,是官的剝奪一切職務和爵位,並且示情節不等,處以一定的刑法,士兵者逾期不歸者一律仗擇三十,直接變為平民,自謀出處。
這一道“武備整頓整傷”詔令一下,軍中頓時譁然,再傻的人都看出,皇帝已經轉移了目標。準備拿軍隊開刀了,由於先前朱影龍已經不斷的強化軍政分開的基本國策,故而楊鶴、周廷儒等人就是有心插手軍隊上的事情,也沒有一個適當的理由,因為他們都是文官,如果他們貿然插手軍隊地事情,不就等於告訴皇帝,告訴世人他們想做權臣嗎?
自朱影龍上臺以來,首先是在建立軍機閣的基礎上,組建的實現了軍政分開。軍隊已經相對的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而文官先天性的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