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尋寶探秘(3)(第1/3頁)
章節報錯
周鵬回過頭去,看見李名遙和哈丹巴特爾都是滿眼欣喜地看著大門口。就見從觀內急匆匆地走出幾位道士,前面是個年紀較輕的道士領路,後面則是幾位中年道士緊隨其後。
那年輕的道士快步走了過來:“幾位居士,我家方丈康道長來了!”幾人還沒來得及答話,就見後面那位為首的約四十多歲的中年道長雙手拱禮,用爽朗的聲音說道:“不知幾位居士光臨,有失遠迎,抱歉抱歉!”說罷,伸出手來與幾人一一握手。
哈丹巴特爾、李名遙和周鵬一時還反應不過來,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只好邊回應著“您好,您好!”邊弓腰與幾位道長都握了手。
哈丹巴特爾和周鵬都不約而同地將眼光看向了李名遙。李名遙嚥了口唾沫,有點緊張地說道:“道長,我們是…”
哪知那位方丈道長突然伸出手來立在空中,打斷了李名遙要說的話,笑吟吟地說道:“幾位居士一路辛苦,請進到觀內喝點茶休息休息。”說罷,向大門口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名遙只好打住,三人對望了一下,跟著幾位道長向大門口走去。周鵬衝著哈爾巴拉招了招手,哈爾巴拉早就望著這邊的一群人,見周鵬招手,急忙跑了過來跟在後面。
到了那道用來內部人員進出的側門,方丈康道長執意謙讓幾個年輕人先進。這時候,周鵬一扭頭看見那個對過話的保安正眼神看向這邊,不自覺地身子一挺,頭昂了昂,一臉得意地走了進去。
“幾位居士是第一次來白雲觀?”這位康道長始終是面帶笑容,聲音清朗乾脆,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完全不像幾人想象的那種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老道長形象,臉上並沒有留著鬍鬚,戴著一副無框眼鏡,說起話來文質彬彬。
幾個年輕人點了點頭。“那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康道長放慢了腳步,“我們白雲觀最早始建於唐代,據說是唐玄宗為了奉祀老子而建,原名叫天長觀。但是後來遭遇了一場大火,基本就焚燒殆盡了,現在的遺物只有一座漢白玉的老子坐像。”
“在金世宗時期,對天長觀進行了一次重建,改名為太極宮。”
“後來,蒙古人佔領了北京,成吉思汗將太極宮賜給了我們全真龍門派丘處機祖師居住講道。因為丘處機祖師道號長春子,所以又將太極宮改名為長春觀。丘道長率領教徒對長春觀進行了大範圍的重修,因為成吉思汗敕封丘道長為天下掌教,所以長春觀一度極為興盛!”
“可元朝末年的時候,因為連年爭戰,長春觀的很多廟宇都日漸衰敗,在明朝的時候又進行了一次整修,再一次改名為白雲觀。”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白雲觀,主要是清朝初期我們全真龍門派第七代方丈王常月道長主持重修的,後面基本上就是一些小規模的修繕。”
聽到這裡,哈丹巴特爾這幾個年輕人臉上幾乎同時出現擔心的神色,“經歷了這麼多次的重修,那寶藏的線索會不會受影響?”四人心中都產生了這個疑慮。
似乎是覺察到了幾個年輕人神色的變化,康道長有些好奇地問道:“是我講的哪裡不對嗎?”
四個人立時有點尷尬,相互望了一眼,一時不知怎麼回答。還是周鵬反應的快,急忙回道:“沒有沒有,我們只是覺得白雲觀經歷了這麼多磨難,能儲存到現在真是不容易。”
“是呀,的確如此。”康道長也贊同地說道,然後手指著迎面而見的那座漢白玉雕花三孔石門:“你們看那居中的匾額,敕建白雲觀,據說是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鎮御賜。敕建的意思就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建造,而這塊匾額是用生鐵鑄造而成的,有說法是寓意白雲觀像鐵鑄的一樣堅固持久,鐵打的白雲觀就是這個意思,也是代表了廣大信眾們的心願吧。”
說話間,大家已來到山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