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智多星三入洞房 吳學究拜訪楊時(第3/4頁)
章節報錯
山東會館找到範天喜、鄭紹官。讓他們在《東京記事》上面大篇幅的寫關於金國侵犯宋國邊境的事情。
要不計成本的印刷,保證京畿附近認字的人,人手一份。另外在梁山泊控制的《大宋記事》《杭州記事》《揚州記事》《成都記事》都要印發同樣的文章,譴責金國侵犯宋國邊境。
回到梁山會館,將蕭讓的徒弟黃縱、孫革,幕僚馬擴、胡安國叫來,編排戲曲《洪七公抗金》。安排各個劇院排演。
這幾個人都是吳用從軍中與民間選拔的優秀文人。文章寫的好,腦子好是其次。必須要有忠正之氣才行。
黃縱是山東舉子,因家人被知府高封所害。跟隨柴進投了梁山泊。孫革原是杭州官吏,被方臘打敗後。不肯投降,收押在牢房多年。吳用仰慕其鐵骨錚錚,收為幕僚。
胡安國是大儒楊時的弟子,屢試不第。淪落到替人代寫文章。吳用觀其文章不僅文理清晰,而且正氣十足,故而也聘請為幕僚。馬擴因做官剛正不阿,遭了蔡京陷害,賦閒在家。吳用三顧茅廬才請了出來。
除了以上四人,當初跟隨陳希真的幕僚畢應元與孔厚,吳用也一併招攬,推舉為梁山府議事郎。協助蔣敬、裴宣處理梁山府事務。
吳用問眾幕僚關於大家對金人崛起的看法。孫革道:“宋金之間必有一戰。或早或晚。朝廷需要加緊備戰,以保無虞。”
黃縱道:“從過了黃河,走河北,一直到雄州,都是一馬平川。如果金軍南下,幾日便可到汴梁。要想堵住金軍還是要從河東想辦法,河東多山,不利於騎兵行動。河北之地要多設陷馬坑等防騎兵設施。以防禦為主。”
馬擴道:“汪伯彥的弟子秦檜如今擔任了鴻臚寺正卿。此身是個十足的投降派。畏懼金國人如虎。樞密副使藍從熙又分管鴻臚寺,這兩人狼狽為奸,恨不得舔女真人的大腚。”
吳用點頭道:“秦檜這個人我見過。做事還算幹練。就是跟汪伯彥一個德行,畏懼外番,卑躬屈膝。”
胡安國道:“我們梁山泊勢力雖然強大,但都集中在各路禁軍。大宋是文官天下。若中樞沒有自己的人處處受制於那些文官,什麼都做不成。”
吳用點頭道:“我已經跟徐和、候蒙推舉你二人入朝為官。胡先生文思淵博,先去文淵閣擔任學士。
馬擴才思敏捷,能言善辯。如今外交事務事關重大。馬擴就先去鴻臚寺任職,也能在外交上幫我一把。”
胡安國、馬擴二人作揖領命而去。這馬擴離了梁山會館。就急不可耐的回家去了。原來這馬擴有一個毛病,就是天生火旺。必須日日進行房中之事,稍微有幾日不做,就面紅耳赤,口舌生瘡。故而家庭關係也萬分和睦。夫唱婦隨,好不幸福。
吳用晚上又帶上禮物如拜訪太學學正楊時。楊時正在和自己的學生陳東等人研究學問。下人前來通稟說,駙馬吳用求見。
楊時道:“我與駙馬素不相識,他找我幹什麼?”
陳東道:“學生素聞駙馬吳用愛惜百姓,去除奸臣。是個賢良的人。”
楊時道:“其所做所倡導,皆十分狂悖,破壞綱常,有違聖人學說。我不想見他。”
陳東道:“老師,吳用是當朝紅人,不如看看他找老師幹什麼?”
楊時便讓人請入。吳用進門非常恭敬的行跪拜禮。整得楊時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起身作揖。
吳用道:“學生來到京城多時,不曾拜會過老師。實在是罪過。”
楊時道:“鄙人只不過一老儒,駙馬不必如此恭敬。”
吳用道:“老師客氣了,有宋一代。詩詞蘇軾、秦觀,書法蔡京、米芾,文章歐陽修、王安石。若說起儒學,老師是首屈一指。”
楊時沒想到吳用將自己捧的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