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蔡攸甩手躲清閒 徐槐接棒受彈劾(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劉光世、酆美、畢勝等人爭先恐後進了濟州地界,攻城掠地。徐槐率領李宗湯、韋揚隱包圍濟州,林沖、梅展、扈成白天堅守城池,晚上派解珍解寶帶獵戶營摸出去用抓鉤勾人,弄得人心惶惶。
李逵、焦挺、鮑旭帶著三千團牌軍,樊瑞、項充、李袞帶三千團牌軍在濟州府裡利用對地形的熟悉。不作正面進攻,只咬敵人尾巴,斬殺落單。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弄得各軍都疲憊不堪。
高禪、韓宗仁被圍剿的訊息傳來。東京禁軍各軍驚恐,紛紛撤回濮州。梁山集中兵力向東平府救援。張叔夜、陳希真聞訊也解圍而去。只有雲天彪、王煥、花子虛等人帶兵退到陽穀縣殺虎堡堅守不出。
只有盧俊義在東昌府被雲天彪擋住歸路。
梁山泊將控鶴軍、振武軍俘虜的一萬多人押上山寨。分為三波,一波將家中出過六品官以上的恩蔭子弟五百多人組成皇恩營,由韓存保為指揮使,留山聽用。
一波願意留在水泊梁山的軍士,分派到各營。最後一波不願意留在梁山的將士就地釋放,發放路費,回京城大肆宣揚官軍戰敗的事情。
再說各路禁軍退回濮州。蔡攸知道失了高禪、韓宗仁兩軍,瞬間惶恐不安。一個勁問徐槐:“徐學士,如今大勢已去,不如撤軍為好。”
徐槐無奈道:“三十萬人剛剛失了三萬,何來的大勢已去?
朝廷此次集整個河南、山東之力。勞民傷財,耗費巨大。如此就退兵而去,如何向聖上交代?”
蔡攸頓時失了舉措道:“梁山泊驍勇剽悍、神出鬼沒,如之奈何?”
此時親兵通報收到蔡太師書信。蔡攸慌忙讓人呈上,拆開閱讀。
蔡京嚴厲斥責蔡攸兵敗辱師,斥責蔡攸好大喜功,斥責蔡攸目光短淺。最後讓蔡攸多多采納徐和、徐槐、張叔夜意見。如果此次討賊失敗,蔡家十幾年累積的權勢必定蕩然無存。
蔡攸讀完書信,痛哭流涕,茫然不知所措。對徐槐道:“徐學士,我只能一死以報朝廷!”
徐槐聽了,驚出一身冷汗道:“蔡經略,不致於此。勝敗乃兵家常事,損失尚不足十分之一,哪裡到了兵敗的程度?我軍尚兵精糧足,倘若謀劃正確,必然能一舉蕩平賊寇。”
蔡攸這才漸漸穩定情緒,仔細算了一遍,發現官軍仍然數倍於梁山。一時有興奮起來道:“都怪張叔夜不遵將令,才讓梁山泊能夠集中兵力有機可乘。
梁山泊數戰疲弊,不如趁此機會,十路圍攻,將梁山泊一舉擊潰。”
徐槐連忙道:“經略萬萬不可,上次用兵就敗在分兵。梁山泊佔據地利、人和兩大優勢,分兵很難取勝。”
蔡攸聽了又沒了主意,一時又惶恐起來,生怕梁山好漢突然殺到濮州,連忙道:“那我們就守在濮州,高溝深壘跟他對峙,將他耗死在兩府之間。”
徐槐又道:“這樣更不行,我軍三十萬大軍,勞師遠征,每月耗費何止百萬。戰場正在運河交匯之處,中斷了南北轉用,朝廷用度也要受到影響。一直耗下去,先耗死的是官軍。”
蔡攸聽了,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步,坐立不安。突然他想起了蔡京囑咐他的一句話,“多多聽從徐和、徐槐、張叔夜。”
蔡攸頓時醍醐灌頂道:“徐學士,討賊之事本經略全權交給你來處置,不必透過本經略即可釋出軍令。”
徐槐聽了有些詫異道:“如此軍國大事,三十萬將士性命,不可輕易託人。”
蔡攸道:“徐學士,我相信你。你難道不相信你自己?我身體抱恙,需要休息一段時間。討賊之事由你全權負責。你不必再推辭。”
徐槐心裡嘀咕:“將三十萬將士性命託付給這個草包,還不如由自己說了算。如若失敗,大不了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