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會少嗎?因此我們習道的人,所以要先理清楚五倫的次序,五倫次序一理清,其道就能立即得到。

有的人逃避兄弟,離開母親,而隱居在深山中,這其實是不識時務的人。你們跟隨師父同遊天下,凡是遇到忤逆之子,先要幫助引導,就是第一積善功夫。”

狐疑說:“師父說是很是正確,弟子願意學習這樣去做。”

三緘說:“我屈指算來,八年雲遊,沒有回過家裡。師想去返鄉一趟,弟子認為如何?”

狐疑說:“師父既然想回去一趟,弟子願意跟隨一起去。”

紫光說:“師父回去,弟子也要返回故里,可以去省親掃墓,雖然父母已經不在了,無法再見到他們的音容笑貌,然而能到墓前猶如是見到了親人,也可以稍微彌補一下懷念親人的心情。”

三緘說:“人如果不入道,就是整天渾渾噩噩。一旦進到入道中,將倫常習透熟練,這又是進入了一重天。要相信!人不可以不講道。”

師徒這夜住宿在東嶽行宮,第二天辭別了這宮的老僧,而返回故鄉去。

一路走到了南嶽,又是深秋季節,只見柳葉蕭蕭稀疏,紅蓼長滿江岸,唧唧蟲聲和鴻雁飛鳴聲如此天籟之音,以及隱隱約約的秋風聲,讓人感到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三緘因此觸動於眼前,發之於口中,說道:“師徒一同雲遊已不只深秋,南來北往任意流轉;忽然觸動對親人的思念,望望墓園趁早投奔。”

吟誦完,師徒各自懷念思親感慨萬千,默默無言。

過了許久,狐疑說:“日頭又將西下,師父可以停步休息了。”

三緘說:“你到前面去尋找一所村莊,去看看寺觀有沒有。”

狐疑奉命前行了好幾里路,聽到山盤中一聲驚響,聲音鏗鏘有力都傳到了這裡,心裡竊喜:“這地方看來肯定是有一寺觀,我不免朝山盤聲響處去看一看。”

又行走了一二里路,途中遇到了一老母,淚痕滿面,佝僂著身子慢慢走了過來。

看見這情形很是狐疑,因此問道:“老母從哪裡來?”

老母說:“老身有一子生了疾病臥在床頭,又沒有藥費,而且家中已經沒有了銀兩,度日真是艱難。

到前面義谷莊去,向杜母借貸,杜母開始不答應,而後又暗暗指使朱母來跟老身說:

‘你子的這病,大概很兇,很不吉利。如果將你的兒媳許配給杜母的次子,願意付給二石穀子,也可以幫你們日用。’

老身暗暗想,我媳婦很是賢惠,如果把兒媳送出去,不只是兒子必死,老身也是很難活下去了,況且膝下還有一呱呱待乳的孫子?一路想了又想,不覺淚流滿面一刻不停了。”

狐疑說:“老母不要悲傷,我有一師父善於為人成全好事,今夜暫時住宿在你的家裡,自然保證沒有問題。”

老母大喜說:“好的,我家雖然屬於簡陋,但是還算寬敞,可以容納四五人。”說罷想回家去。

狐疑說:“老母不要先回去,我們從遠道而來,路是不熟悉的,你要在這裡等候我們,免得我們師徒走錯了路。”老母好的。

狐疑連忙返了回去,沒想到三緘、紫光已經從山坳來到了這裡,看見狐疑而詢問說:“住宿的地方可找到了嗎?”

狐疑說:“找到了。”

三緘說:“是觀呢,還是剎呢,或者是村莊呢?”

狐疑說:“是村莊。師父可以快點走,領路的人已經等了許久了。”

三緘急忙趕路,遠遠看見老母席地而坐。然後跟著老母帶到了村莊,呼叫媳婦獻茶。

用茶完畢,老母說:“恨我家沒有一顆粟米可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