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算罷了。

“諸位家主謬讚了。”王厚語氣謙和,“王某不過略施小計,讓襄陽免遭戰火荼毒,這才是王某最大的心願。”

蒯越連忙說道:“軍師心繫百姓,真乃仁義之士!我等定當竭盡全力,協助軍師治理襄陽,造福一方百姓。”

龐統也附和道:“軍師之德,感天動地!我等願為軍師鞍前馬後,萬死不辭!”

黃承彥和馬良也紛紛表達了對王厚的敬佩和忠心。一時間,太守府內充滿了阿諛奉承之聲。

王厚不動聲色地聽著,心中卻毫無波瀾。他知道,這些世家大族,表面上對自己畢恭畢敬,背地裡卻不知在打著什麼算盤。他必須小心提防,才能真正掌控襄陽。

府外,張遼、徐晃、于禁、李典、張合五員大將,正率領士兵巡邏城中,維持秩序。他們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不敢有絲毫懈怠。

張遼沉聲道:“軍師雖然智取了襄陽,但這些世家大族並非真心臣服,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防生變。”

徐晃點了點頭,說道:“文遠所言極是。這些世家大族,盤根錯節,勢力龐大,我們必須小心應對。”

于禁、李典、張合也紛紛表示贊同。他們知道,襄陽城的平靜只是暫時的,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夜幕降臨,襄陽城內逐漸安靜下來。王厚站在太守府的屋頂上,眺望著遠方。他知道,荊州的局勢依然複雜,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日之間,荊州風雲變幻。襄陽城易主的訊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荊楚大地。各地氏族豪強,紛紛權衡利弊,最終做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投誠。

一時間,太守府門庭若市,前來投奔王厚的氏族將領絡繹不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文聘、魏延和黃忠三位名將。

文聘,荊州名將,以忠勇著稱。他本是劉表帳下大將,鎮守江夏,抵禦江東孫權的進攻。聽聞王厚智取襄陽,深感佩服,於是率部前來投奔。

魏延,義陽人,勇猛過人,智計不凡。他早年便仰慕王厚的才華,如今王厚佔據襄陽,他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當即前來投效。

黃忠,南陽人,老當益壯,箭法無雙。他雖已年過六旬,但仍寶刀未老,一身武藝絲毫未減。他聽聞王厚求賢若渴,於是也帶著自己的兒子黃敘前來投奔。

王厚得知三位名將前來投奔,大喜過望。他親自出城迎接,以示尊重。

“久聞三位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王厚熱情地招呼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文聘抱拳道:“王軍師智謀超群,文某深感佩服,特來投效,願為軍師效犬馬之勞!”

魏延也上前一步,拱手道:“久聞軍師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魏延願為軍師效力,肝腦塗地!”

黃忠則捋著長鬚,笑道:“老夫雖已年邁,但還有一身武藝,願為軍師效力,鞠躬盡瘁!”

王厚連忙扶起黃忠,說道:“老將軍老當益壯,正是國家棟梁之材,王某怎敢怠慢?三位將軍能夠前來投奔,實乃王某之幸,也是我軍之幸!”

隨後,王厚設宴款待三位將軍,並當場封文聘、魏延、黃忠三人為偏將軍,委以重任。

席間,王厚與三位將軍推杯換盞,暢談天下大勢。他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構想,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了規劃。

文聘、魏延、黃忠三人聽得津津有味,對王厚的遠見卓識和雄才大略欽佩不已。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追隨王厚,為匡扶漢室,一統天下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了三位名將的加入,王厚的實力更加壯大。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宏圖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