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皇上,屬下也是此意。”
“恩,邊愛卿,你詳細說說你與董昌、錢繆的會面經過吧。”
“是,皇上。”邊岡回憶道,“有吉王殿下的親筆函,屬下很順利地就見到了董昌。在其府中,屬下和董昌徹夜長談,一方面向董昌暗示了皇上在得到太宗帝的指點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我朝之中興指日可待,屬下言及,吉王殿下也希望董大人能夠支援皇上,那董昌頻繁點頭稱是,並道,他和吉王交情頗好,自會唯殿下之命是從。同時,屬下也打探到一些董昌軍中的動向。”
“軍中動向?”海無影問道。
“是,皇上。”邊岡接著道,“目前的江南道,雖然還是以董昌為首,但其軍中的大小事務卻都由錢繆負責,屬下又從別的地方證實過,和皇上當日之言完全相同,那錢繆富有心計,掌握軍權後,任用了杜稜、阮結、顧全武、沈崧、皮光業、林鼎、羅隱等人,勢力逐漸壯大。屬下透過關係,和其手下羅隱搭上了線,從他那裡得知,江南軍中原來的將領大都被錢繆之人替代。”
“等等,你所說的羅隱是不是曾經數次入朝考試而又屢次不中的羅昭諫?”
“回皇上,正是此人。”
羅隱,晚唐詩人,才學出眾,就連當時的宰相鄭畋和李蔚都很欣賞他,但由於他的試卷裡的諷刺意味太強,為人十分狂妄,這使他在講究謙虛的中國古代社會里非常孤立,考官們對他很反感。
據說,羅隱在投考時,正好遇上大旱,皇上下詔求雨做法,羅隱便上書進諫,說水旱災害是和天地一樣共存的,無法立即消除,他勸皇上應該用心祈禱,那麼百姓的莊稼受災再重也會感激陛下,求雨一說本是無稽之談,皇上當戒之。這話本身沒錯,只是由於羅隱之言太過直率,頗有些諷刺的意味,最後皇上也沒有聽他的。羅隱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羅隱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
“此人有些本事。”海無影想了想道,“邊愛卿,這羅隱嘛,你可以試著招攬,喝點水,繼續說吧。”
按照海無影的計劃,一旦消滅藩鎮之後,將會採用宋朝的管理方法,文武分離,治理地方的官員全都讓文官出任,而這羅隱倒是可以擔任江南道的老大。
邊岡道:“皇上,屬下和錢繆也接觸過幾次,此人之言真假難辨,但其才能當在董昌之上。錢繆也是有心結納屬下,在屬下離開之際,送給屬下二十萬飛錢,希望能和吉王殿下乃至皇上搭上關係,以做狡兔三窟。”
“董昌、錢繆。”海無影默默地念了一遍兩人的名字道,“六弟,保持和董昌的書信來往。”
“是,皇上。”
第一百零六章 生死
邊岡接著說道:“皇上,對於江南道的情況,屬下以為,如果朝廷對其放任的話,那董昌勢必會被錢繆所取代。”
“這點朕清楚,何況,即便朕想管,也是管不到的。江南道,只要能保持目前這種態勢,朕就能接受。”
“對了,皇上,錢繆在和屬下的談話中,幾次透露出,希望可以藉助吉王殿下,來京城拜見皇上。”
“這個沒問題,你安排就是,不過,讓他以私人的名義來吧。”海無影笑道,“錢繆無非就是想證實下,朕是否得到了太宗大帝的真傳,以便讓他好做出判斷。”
“皇兄,什麼判斷?”
“六弟,那錢繆對於取董昌而代之似乎胸有成竹,但對於朝局的發展,特別是對朕之後的做法十分上心,如果我朝可以中興,那他就會爭取做一箇中興之臣,如果我朝還和原來一樣,那他之意,也就想成為獨霸一方的諸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