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但基本上集中在青樓妓館裡面,那地方雖說也算是公共場合,但絕不會聚集幾百上千觀眾,老老實實在下頭看節目,文學和音樂愛好者們最終都還是在小屋子裡討論或觀看的。

其實老百姓看的也有,比方說元代雜劇之類的,不過傳播範圍終歸還是小了些,而且太過文氣,不適合普通百姓看。

因此,如果能夠弄出些能夠在大環境下表演的文藝類節目,保證會一炮而紅,而且經過特意編排的,肯定也要比這種純粹為了宣傳服裝的走臺表演要好,就比方說話劇之類的,只要題材得當,老百姓們一定是喜歡看的。

只不過這些事情暫時還都在考慮之列,他手下現在全都是武人,只有個周志安是讀過書的,可如今這人幾乎已經基本累成三孫子了,各處著筆墨,讀文章的差事幾乎都是他,還要給丁魁打下手,雖說周先生的工作熱情非常高漲,可這人累瘦了也是不爭的事實,宋慶實在不好意思再給他加擔子,若是真累出個好歹的來,他心裡頭也是不好受的。

可若是不用他的話,那就只能自己來寫了,宋慶大學畢業,當初還迷過一陣文學,主要是用來跟文學女青年聊天用的,寫點東西倒是不成問題,問題是他比周志安更加日理萬機,理萬機倒是不累,他可累的著實不輕。

原本在京城時候還好,各處都有人照應著,不用他花費多少心思,可回了徐州之後,他獨自領了一營,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實在太多,即便是想當個甩手掌櫃都不行,他手下弟兄基本上都是出身低微的,少數幾個從前做官,也都是些小軍官,很多事情都搞不清楚,到最後還是要來請示他這個長官,問題是他也沒做過,只得從頭開始摸索。

好在他這人心態不錯,一時半刻做不得的事情,也不會太著急,事情總歸要一件件做,就像日子要一天天過,不過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每天回到家中,總會抽空寫上一兩筆,最初時候宋虎幾乎以為兒子病了,可後來看到那雖然瞧不明白,但卻感覺還挺不錯的毛筆字,才知道兒子這不是發瘋撒囈掙,而是真的打算文武兼修了。

這是祖宗積德啊!

感覺到兒子似乎真會寫字,還能正經寫出點東西來,宋虎再也不過問這些自己弄不明白的東西了,甚至連酒都開始少喝,免得自己喝多了說話聲音大,影響在屋子裡研究文學的兒子。

一來一去的,幾個月時間轉眼過去,宋慶第一部話劇的劇本只寫了幾百個字,徐州人卻已經開始準備過年了,恍恍惚惚間,宋慶才發現時光飛逝,幾乎是一轉眼的工夫,崇禎三年便已經快要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一章 遠方來信

大家早上好,求一下月票啊!

宋慶研究的事情,在年關將近的時候開始不脛而走,不脛而走這個詞其實用的並不準確,因為確確實實是宋虎說出去的,自從宋慶晚上總要寫到很晚,老宋千戶心中的自豪感便開始爆棚。

徐州這地方雖然好武,但文貴武賤乃是大明朝的整體基調,雖說在這裡沒人會看不起練武的,但如果家中出現一個讀書人,那依然是光宗耀祖了不得的事情,宋慶雖說年紀不小,正經讀書已經晚了,指望他考什麼秀才舉人的完全不現實,可識文斷字能夠寫點東西,那也是有希望成為儒將啊,沒人覺得韓當週泰之類的比周瑜陸遜更牛逼,原因就因為後兩個是儒將,是正經識文斷字還能吟詩作賦的,所以人家地位就是高,這跟打勝仗之類的都沒關係,就是個心態問題。

如今他宋虎的兒子也要朝這方面發展了,他又怎能不興奮莫名,自從確定這件事情之後,老宋千戶逛茶樓的時候越來越多了,而且都是拉著手下那幾個老弟兄一起去,沒事便給他們講宋慶昨日又在屋內寫了一個時辰,那字看著比從前又齊整不少云云,老兄弟們都是看著宋慶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