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說:“你去打聽一下。”

狐疑奉命來走訪周圍的村農。

一村農說:“這山名叫富山,寬大異常,中間的境地十分幽深,內景美麗如畫。”

狐疑把打聽來的訊息,轉而告訴了師父。

三緘說:“如此可以向富山一遊,或許能在這裡相逢,也是有可能的吧。”

狐疑說:“我師父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在想念弟子,真是仁慈。”

師徒邊走邊說著話,已經抵達到山腳下,尋到一條小山路沿途直上。

山上的雜草蔥綠,樹木參差不齊,走到山巔,坦路平整,還有一水窪,遠遠望去,高懸著一閣。

師徒立刻來到了閣前,抬起頭來一看,匾額上刻著“繡綠閣”。

閣中有二道士,一老一幼,互相出來迎接師徒走進閣內,安置在西廊。

三緘說:“冒昧來到寶閣,我師徒想在這裡多休息幾天,然後立即就到別的地方去。”

老道說:“小閣不堪入目,而且也沒有什麼好的齋飯奉敬,只管放心住上幾天。”

第二天一早,三緘跟狐疑、紫光說:“我想到這山上去走一走,你二人願意陪我去嗎”

狐疑、紫光說:“弟子懶得出去,想在閣內習道煉功,師父早去早回。”

三緘說:“如此能有這麼好的佳境,如果我沒有立即回來,你二人也要在這裡等候著。你不要跟我到別的地方去,即使想到別的地方去欲,斷然也不會拋棄你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狐疑說:“一定在這閣裡等候師父回來,師你如果不能及時回來,我們也不會先走的。”

三緘於是慢慢走出閣去,由南而去大約走了四五里山路,已經走到了山南的盡頭。

自然又從南轉向了東,又有數十里之遠,還是沒有看到水邊。

三緘又只管向前走著,又走了數十里山路,突然走進樹林深處,樹木非常茂密,越入越深,越深越想進去看一看無窮無盡的美境。

又走了十多里路,渺無人跡,前面還有一小山擋住了去路。

三緘以為到這裡為止山路沒有了,於是登上小山一向遠處一望,前方依然是平坦闊寬如前面一樣。

三緘已經走的精疲力盡,趺坐片刻,天色也漸漸已晚,自然覺得是不能趕回閣內去了,於是想找一石穴居住下來。

來到了半山腰,忽然看見一小道童從山腳下直接走了過來。

三緘呼叫:“道童到哪裡去?”

道童說:“想回閣中去。”

三緘說:“你回的閣是叫什麼名字?”

道童說:“靈秀閣。”

三緘說:“閣內一同居住的道爺有幾位?”

道童說:“不多,只有我師徒二人。”

三緘說:“我是從繡綠閣而來的,天色已晚不能回去,想借寶閣住一宿,可以嗎?”

道童說:“一宿無妨,你快點隨我而行,不然這裡的路途就會不認識。”

說完就在前面當嚮導,不久已經來到了閣門。

此閣不大,僅僅兩三間廊房,但是比較雅潔欣賞。三緘拜見過老道後,老道用齋筵款待,賓主同餐。

用完餐後,老道笑笑說:“我這閣裡面床位比較少,道爺可以在東邊一間房的木板上跌坐一夜。”

三緘說:“只要能蔽風雨,沒有什麼關係的,不圖安樂。”

老道帶他進入到東房,果然只有一木板當床,靠在左邊的牆壁旁。

老道說:“床有些不乾淨,還望恕罪了。”

三緘謝過數語,趺坐在其間。抖擻起精神,將十二重樓以及三關尾閭,上至崑崙之功,一一運用。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