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洪武十年三月(第3/5頁)
章節報錯
複雜局勢下的脆弱,即使初衷是公正行事,也難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
第五幕:發現端倪
時間:宴席結束後
地點:地方官府賬房
旁白:小宦官等人在宴席後,來到賬房開始查閱稅收賬目。國子生在仔細核對賬目時,發現了一些可疑之處。
國子生(皺著眉頭,指著賬目):你們看,這幾筆稅額的記錄似乎有問題。同一時期,相鄰地區的稅額相差懸殊,而且這裡的記錄也十分模糊。
委官(湊過去看了看,點頭表示贊同):確實如此,看來這裡面恐怕有貓膩。
小宦官(緊張起來):這可如何是好?要是真有問題,我們得趕緊查清楚,不然沒法向陛下交代。
旁白:就在他們商議之時,地方官員乙走了進來。
地方官員乙(裝作關切地):各位大人,賬目看得如何?可有什麼需要下官幫忙的?
國子生(嚴肅地看著他):我們發現了一些賬目問題,還望大人能解釋一下。
地方官員乙(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復鎮定):哦?這可能是下面的人記錄有誤,下官這就去查問。
旁白:看著地方官員乙匆匆離去的背影,小宦官等人更加確信這裡面有問題,他們決定暗中展開調查,揭開背後的真相。
人心人性評論:國子生的細心和敏銳,使他能夠及時發現賬目問題,展現出他的專業素養和責任心。委官的附和體現出他對公正的追求,而小宦官的緊張則反映出他對任務的重視以及對可能面臨的複雜情況的擔憂。地方官員乙在面對質疑時的表現,進一步證實了他的可疑,他試圖掩飾問題,這是他自私和心虛的表現,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欺騙朝廷核查人員,破壞國家稅收秩序。
第六幕:朝堂風雲再起
時間:數日後,京城朝堂
地點:皇宮大殿
旁白:在小宦官等人在地方調查的同時,京城朝堂上也掀起了波瀾。劉伯溫與胡惟庸就朝中一些政策發生了激烈爭論。
劉伯溫(義正言辭):丞相,如今朝廷推行的一些政策,看似為了國家,實則損害了百姓利益。就拿此次稅額核實來說,若不能公正執行,百姓恐將不堪重負。
胡惟庸(臉色陰沉):劉大人,你這是何意?此次稅額核實乃是陛下旨意,你是在質疑陛下的決策嗎?
劉伯溫:我怎敢質疑陛下?我只是擔憂有人會利用此次機會謀取私利,破壞國家穩定。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臉色不悅):夠了!朝堂之上,豈是你們爭吵之地?此事朕自有定奪。
旁白:劉伯溫與胡惟庸的爭論,表面上是政策之爭,實則暗藏著兩人之間的權力鬥爭和對朝廷局勢的不同看法。而朱元璋的態度,也讓這場爭論暫時平息,但朝堂之下的暗流卻愈發洶湧。
人心人性評論:劉伯溫敢於直言,為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不惜與胡惟庸發生衝突,展現出他的正直和擔當。胡惟庸則試圖利用朱元璋的權威來壓制劉伯溫,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的行為體現出他的霸道和對權力的貪戀。朱元璋在這場爭論中的態度,顯示出他作為皇帝的威嚴和對局勢的掌控欲,他雖未明確表態,但心中或許已經對朝堂上的權力鬥爭有所察覺,只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來處理。
第七幕:真相漸明
時間:又過了幾日,地方
地點:某秘密地點
旁白:小宦官等人經過一番秘密調查,終於掌握了地方官員乙與一些富商勾結、篡改稅額的證據。
小宦官(憤怒地):這些人真是膽大包天,竟敢為了一己私利,欺騙朝廷,損害百姓利益!
國子生(沉思片刻):我們必須儘快將這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