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禮部尚書(再次出列,跪地奏道):陛下,此次高麗入試者有三人,分別是金濤、樸實、柳伯儒。其中只有金濤登第,授東昌府丘縣丞。然三人皆以不通漢語為由,請求回國。

朱元璋(微微皺眉,思考片刻):丞相,你怎麼看此事?

汪廣洋(出列,拱手行禮):陛下,高麗士子前來參加我朝科舉,本是好事,彰顯了我大明文化的影響力。如今他們因語言不通欲回國,臣以為可降詔給予豐厚路費,派船送他們回國,如此既能展現我大明的寬厚胸懷,也能增進與高麗的友好關係。

朱元璋(點頭贊同):丞相所言極是。我大明以仁治國,對待友邦之人,當以禮相待。就依丞相所言,給予他們豐厚路費,派船送回。金濤雖登第,但語言不通恐難以履職,也一同送回吧。

胡惟庸(出列,補充道):陛下,臣建議可在日後與高麗的交流中,加強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促進兩國文化的融合,或許能讓更多高麗士子更好地適應我朝科舉和任職。

朱元璋:嗯,此建議不錯。禮部尚書,你要與高麗方面溝通,商討文化交流事宜。

第四幕:朝堂論才,寄予厚望

時間:又一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此次科舉,選拔出了不少人才。然人才的培養和任用,仍需諸位愛卿共同努力。李善長,你雖已致仕,但對人才之事,可有建議?

李善長(出列,恭敬地說):陛下,人才乃國家之根本。新科進士雖有學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可安排他們到地方歷練,在實際事務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幹。同時,朝廷要加強對官員的考核和監督,確保人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朱元璋:善長所言甚是。吏部尚書,你要合理安排新科進士的任職,讓他們在合適的崗位上鍛鍊。

吏部尚書(出列,跪地領命):臣遵旨,陛下。臣定會根據進士們的才能和特長,安排他們到各地任職,讓他們儘快成長。

朱元璋:翰林院學士,你對這些新科進士的才學有何評價?

翰林院學士(出列,恭敬地說):陛下,此次科舉的新科進士,大多才學出眾,對經史子集、治國理政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吳伯宗等佼佼者,思維敏捷,見解深刻,假以時日,必能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

朱元璋:好,朕期待他們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我大明的繁榮貢獻力量。

第五幕:新臣之志,君臣共勉

時間:幾日後,新科進士吳伯宗入宮謝恩

地點:應天,皇宮內殿

吳伯宗(跪地,恭敬地說):陛下,臣吳伯宗前來謝恩。承蒙陛下厚愛,賜予臣朝服、冠帶,授臣禮部員外郎之職。臣定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為大明的文化禮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微笑著,看著吳伯宗):吳伯宗,你才華出眾,朕對你寄予厚望。禮部乃國家禮儀之所在,你要用心做事,不可懈怠。

吳伯宗:陛下放心,臣定會兢兢業業,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臣以為,禮儀乃國家之顏面,關乎國家的形象和威望。臣將致力於完善禮儀制度,傳播禮儀文化,讓天下百姓都能知曉我大明的禮儀規範。

朱元璋:好,有你這樣的志向,朕很欣慰。在工作中,若遇到困難,可隨時向朕或其他大臣請教。

吳伯宗:臣謹遵陛下教誨,若有不懂之處,定會虛心請教。臣定當不負陛下重託,為大明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第六幕:送別高麗,文化展望

時間:高麗士子即將回國

地點:應天,碼頭

旁白:碼頭上,一艘大船靜靜地停靠在岸邊,金濤、樸實、柳伯儒三人站在船頭,準備啟程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