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洪武四年十二月(第2/4頁)
章節報錯
敬地說):“陛下此舉甚善。但臣以為,選派官員務必慎重。這些官員須清正廉潔,真正關心百姓疾苦,否則不僅無法瞭解實情,反而會給百姓增添負擔。”
旁白:劉伯溫的提醒讓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官員的選拔至關重要,如果派去的官員貪汙腐敗,那麼一切都將適得其反。
第二幕:各方表態
場景:朝堂上,眾人繼續圍繞著朱元璋的憂慮展開討論。陽光漸漸升高,照在殿內的群臣身上,映出他們不同的神情。
宋濂(身著儒服,儀態端莊,緩緩走出佇列):“陛下,臣以為除了派遣官員體察民情,還應加強對官員的教育。讓他們明白,為官者應以百姓為重,切不可貪圖享樂,魚肉百姓。”
旁白:宋濂作為一代大儒,一直致力於教育事業。他認為,透過教育可以提升官員的品德和素養,使他們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朱元璋(目光轉向宋濂,微微頷首):“宋愛卿所言甚是。朕一直重視教育,不僅要培養皇子們的學識和品德,也要讓天下的官員都能明白為君之道、為官之責。”
胡惟庸(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上前說道):“陛下,臣願為陛下分憂。臣願親自前往各州縣,巡查民情,確保撫綏之策能夠落到實處。”
旁白:胡惟庸的主動請纓讓眾人有些意外。他表面上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實際上卻有著自己的打算。他深知,這是一個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的好機會,如果能夠在巡查中做出一些成績,就能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朱元璋(看著胡惟庸,微微點頭):“胡愛卿有此心,朕甚欣慰。但此事責任重大,愛卿務必盡心盡力,不可有絲毫懈怠。”
胡惟庸(連忙拱手,信誓旦旦地說):“陛下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
李善長(心中微微一動,他察覺到胡惟庸的野心,擔心他藉此機會壯大自己的勢力,於是說道):“陛下,胡愛卿雖有此心,但巡查之事事關重大,不妨多派幾位大臣一同前往,相互監督,確保萬無一失。”
旁白:李善長的話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有人贊同他的觀點,認為多派大臣可以互相制衡,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也有人覺得這樣會導致辦事效率低下,意見不一。
劉伯溫(沉思片刻,說道):“李丞相所言不無道理。但臣以為,選派大臣應注重其能力和品德,而非單純追求人數。只要所選之人皆為可用之才,即便人數不多,也能把事情辦好。”
旁白:劉伯溫的話讓眾人陷入了思考。朱元璋也在權衡利弊,他深知,選派官員巡查民情是一件大事,必須謹慎對待,既要達到了解民情、安撫百姓的目的,又要避免內部出現紛爭。
第三幕:深入探討
場景:朝堂上的討論愈發激烈,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緊張。朱元璋靜靜地聽著,心中在不斷地思索著眾人的建議。
朱元璋(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目光堅定地說):“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決定,選派幾位得力大臣,組成巡查小組,前往各州縣巡查民情。此事就由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三位愛卿負責挑選人員,務必選出真正能為百姓辦事的官員。”
旁白:聽到朱元璋的決定,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三人連忙拱手領命。他們明白,這是皇帝對他們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朱元璋(繼續說道):“除了巡查民情,朕還希望諸位愛卿能在政策上多下功夫。如何讓百姓儘快從戰亂中恢復過來,如何發展農業、商業,如何保障百姓的生活,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宋濂(再次出列,恭敬地說):“陛下,臣以為可以鼓勵開墾荒地,給予開墾者一定的優惠政策,如減免賦稅等。這樣既能增加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