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御廚勸食,暗中相助(第2/3頁)
章節報錯
露清心膳。這道膳食的製作極為講究,需要十八道工序,每一步都不容半點差錯。
首先是主料的選擇。秘方上特別註明要用建康城南的明珠米,這種米粒細長,帶著淡淡的蓮香。華安記得李煜曾說過,這味道讓他想起小時候在後湖划船時的情景。
"華大人,"一個熟悉的聲音突然響起,"在準備什麼特別的膳食嗎?"
華安回頭,只見御膳房的副總管趙慶正笑眯眯地看著他。這個人雖然官職不高,但因為攀上了宋朝的關係,近來在宮中頗有勢力。
"只是些尋常的養生膳食,"華安淡淡地說,"趙大人有事?"
"聽說是給大周后準備的?"趙慶湊近一步,"不知用了什麼特別的藥材?"
華安手上的動作頓了一下。老孫剛才提醒過他,宮中有人暗中投靠宋朝,而趙慶就是其中之一。
"都是些常見的養生之物,"華安不動聲色地說,"人參、茯苓、蓮子,趙大人要看方子嗎?"
"那倒不必,"趙慶笑得意味深長,"只是提醒華大人一句,現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明白事理。有些人,怕是不該再惦記著這個宮了。"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華安一眼,轉身離去。
,!
華安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他明白趙慶的暗示——宋軍即將攻城,聰明人都該識時務。但他更清楚,如果自己不能保護好大周后,恐怕她活不到城破的那天。
繼續專注於膳食的準備。第二步是藥材的處理。秘方上特別註明,每味藥材都要用特製的瓷器浸泡,不能用金屬器皿,以免影響藥性。
華安小心翼翼地將人參切片,看著那金黃色的斷面,心中不由想起李煜託付給他的那本手抄本。本子最後一頁寫著:"江山易主事雖定,但願吾家眾人平安"
傍晚時分,華安親自將玉露清心膳送入後宮。
後宮的氛圍比往日更加壓抑。平日裡處處可見的宮女內侍不知去向,空蕩蕩的長廊上只剩下幾個老宮人在默默收拾。經過御花園時,華安注意到那些名貴的花卉都已經被挖走,留下一個個猙獰的土坑。
"都搬去哪了?"華安忍不住問帶路的老宮女。
"都送去臨安了,"老宮女嘆息,"說是要為南遷做準備。只有娘娘的院子裡還留著些花,說是說是要陪著陛下到最後。"
來到大周后的寢宮外,卻見趙慶居然也在這裡。他正和幾個內侍說著什麼,見到華安來,立刻換上一副笑臉。
"華大人來得正好,"趙慶說,"我們正要進去給娘娘請安。"
華安心中一緊。按規矩,這個時候送膳食,只需要身邊的老嬤嬤在場就夠了,為什麼趙慶會在這裡?
就在這時,大周后的貼身宮女小環匆匆出來:"娘娘身子不適,暫時不見外客。華大人請進,其他人請回吧。"
趙慶臉色一沉,還要說什麼,卻被小環用力關上了殿門。
華安跟著小環穿過重重屏風,終於見到了大周后。只見她端坐在軟榻上,雖然面色蒼白,但氣度依然不減當年。
"來了?"大周后看著華安,"可是老孫讓你來的?"
華安將食盒放在案几上:"是。娘娘,這是特製的養生膳食,請用些。"
他一邊說,一邊用眼神示意小環。小環會意,立刻去檢查周圍,確保沒有其他人在偷聽。
"我知道他們想做什麼,"大周后突然開口,聲音很輕,"他們怕我勸陛下抵抗到底,所以想要"她沒說完,但意思很明顯。
"娘娘"
"不必說了,"大周后打斷他,"我已經想明白了。這天下,原不是我們的,借來百年,也該還了。"
大周后開啟食盒,一股清